基于不同循环静载的损伤砂岩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当前社会对地下煤矿资源的需求量在稳步提升,导致针对开采作用下深部岩石体的各项响应研究已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为了研究地下深部砂岩在动态受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本文首先通过对砂浆试件进行不同循环上限应力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来得到不同损伤程度的砂岩试件,从力学参数、能量耗散和超声波速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建立三种不同的砂岩损伤定义方法,进而分析砂岩试件在不同上限应力下的损伤程度差异。之后采用SHPB装置对不同损伤程度砂岩试件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同时为了研究其应变率效应表现情况,将冲击气压分别设置为0.3 MPa、0.4 MPa、0.5 MPa、0.6 MPa,对损伤砂岩在动态冲击载荷下的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砂岩试件在循环加卸载试验中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分析均表明试件内部损伤随上限应力的提升在不断发展,其上升速率在上限应力处于24 MPa~36 MPa时达到峰值点。(2)砂岩试件的弹性能占比和耗散能占比的速率突变点代表了整体压碎破坏和承载能力的丧失,随着上限应力的提升,弹性变形能减少,吸收能向耗散能转化,损伤稳定累积。(3)三种损伤定义方法均能体现砂岩在循环加卸载下的损伤演化规律,损伤变量与上限应力呈正相关,其中声波波速定义的损伤变量能较理想地反应砂岩整体损伤度的变化情况。(4)在冲击试验中,动态峰值应力和动态峰值应变均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同时随着损伤程度的提升,应力—应变率拟合直线的斜率下降,应变—应变率拟合直线的斜率上升,上限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60%后应力的应变率效应出现衰退。(5)入射能、反射能、透射能和耗散能与应变率呈正相关,其中入射能只与应变率相关,并不随损伤程度的改变而改变,同时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剧,反射能占比上升,透射能占比下降,耗散能占比在后期小幅上升,损伤因子在达到0.635时即达到临界损伤值,当损伤因子超过0.635时,反射能占比最高;当损伤因子低于0.635时,透射能占比最高,而耗散能始终最低。图[45]表[16]参[115]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预测预警能力,本文基于聚类与分类算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记录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实际经验与理论研究,对煤矿文本数据进行综合地、系统地分析,从而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能力的目的。本文以煤矿瓦斯事故案例文本作为语料数据,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记录的大量文本数据,首先进行了文本预处理操作,包括数据清洗、中文分词、词性标注、词转向量等,在分词部分对比分
深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多采用多圈孔冻结方式,在冻结壁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冻胀效应,明显改变了原始应力状态,产生原始冻胀力;在井筒开挖卸载后,导致冻结壁向内变形。当冻结壁的应力变形达到较大时,对冻结壁稳定性和冻结管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以丁集煤矿第二副井冻结法凿井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厚冲积层在原始冻胀和开挖卸载条件下的冻结壁应力变形特性开展研究。首先,通过
伴随着农业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耕地处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使用,使得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生态环境质量安全遭受较高的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健康问题。目前,土壤肥力指标多为单一尺度下的研究,且不同部门和时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也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耕地质量评价和揭示土壤肥力指标在时空上的变异规律。本文以旱作区典型县域平谷区为研究区域,以不同采样密度下的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一种对地观测技术,因其以区别于传统观测技术,可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获取地表形变信息的优势而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经过最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在InSAR技术基础上研究并发展出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多时相InSAR技术(MT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众多研究领域。虽然三维激光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被测物体表面信息,但是获取的原始数据都是散乱的、含有大量噪声的三维空间坐标,在应用之前必须要经过去噪处理;由于获取原始点云数据量过于庞大,如果直接进行处理,对硬件配置要求过高并且会大大降低效率,因此对空间散乱点云进行精简压缩是必不可少;除此以外,由于现实三维场景当中有大量的规则曲面模型,因此在后期的三维
煤炭资源是保证我国工业化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持续上升的重要驱动力,即使在能源革新换代的今天,仍然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顶梁柱”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开采殆尽,向着深部煤层开采进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往国内的浅埋巷道,多采用弱支护甚至无支护的方式处置底板,这在地质条件良好的浅部煤岩层中尚且适用,但是对于围岩岩性差、地压高、含水量大、流变性强的深部巷道来说,如果仍不加以补强支护,就很容易为底臌
随着我国矿井建设的不断深入,深厚冲积层服役期矿井陆续出现井筒破损突水等工程问题,井筒修复已成为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板集煤矿副井井筒修复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测分析等手段,并基于热力耦合分析方法,分别对深厚冲积层破损井筒冻结修复过程中既有和新建井壁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1)研究了局部差异冻结技术在板集煤矿副井冻结修复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冻结172 d时,差异冻结层位井帮温度
根据前混合磨料水射流磨料动能与切割深度呈现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切割参数对磨料动能的影响来表征切割参数对切割深度的影响规律;再通过LS-DYNA 模拟仿真软件结合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和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模型对前混合磨料水射流切割45号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并为切割试验做铺垫;在理论和仿
挤扩桩优良的承载特性已在国内外多种复杂地层下得到了实践,但其理论研究的滞后性仍制约着挤扩桩的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基于挤扩桩相关实践以及承载规律,提出一种新型挤扩桩承载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室内小比例尺试验及多地层、多工况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同时,针对计算方法中经验参数的取值对承载力计算结果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本文计算方法,进一步为挤扩桩承载力设计提供优化指导。(1)基于剪切位移
本文以淮南市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试 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弱膨胀土与包裹砂桩弱膨胀土的对比膨胀特性试验、桩土接触面直剪试验、包裹砂桩弱膨胀土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以及包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砂桩-抗滑桩共同处理膨胀土边坡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弱膨胀土与包裹砂桩弱膨胀土的膨胀变形与含水率、干密度、竖向荷载有较强的函数关系,并且相同情况下包裹砂桩弱膨胀土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弱膨胀土的膨胀量;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