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以《马丁·伊登》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理论与美学的结合由来已久,随着中国翻译美学理论的发展,其理论概念、分类和阐述趋于清晰化、理性化,与中国美学思想的概括性、抽象性相比,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理论适用性。中国翻译美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的属性及其辩证关系的讨论为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主要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框架,将其应用于对Martin Eden(《马丁·伊登》)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与分析,将吴劳译本的口语化和孙法理译本的文学性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比译本的用词和句子结构,揭示两种翻译特色背后隐藏的译者的审美情感和才情,分析在译者的主体性影响下,译本用词和句子结构产生的审美效果。本文突破了以往单纯对比译本的模式,在分析对比译本的同时,以原文为参照,检验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合理性,论证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审美效果的影响,印证了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的合理性。本文的对比分析旨在揭示译者的主体性对审美再现效果的影响,并对口语化和文学性两种表达方法的合理运用提出了建议,以期在审美角度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有所贡献。   笔者在运用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探析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也对该理论进行了批判。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美学导论》一书中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及其辩证关系等问题的分类和阐述更明晰、合理,较早期的美学思想有很大的进步,但在讨论译者主体性与审美效果的关系方面,缺乏足够的方法论指导。例如,在探讨译者的才情时,只是对译者的语言分析能力、表达法分析能力等做了阐述,并没有说明什么样的分析才是符合或接近审美标准的。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教育也受到越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结合心理学边缘型人格障碍理论,对田纳西·威廉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的边缘型人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为美国戏剧史上承前启后的核心人物,田
介绍了时间序列预测的基本概念、各种模型,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阐述了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的预测和方法.通过应用实例
“设计素描”合着现代设计艺术造型基础教学改革的步伐,应运而生了。它的产生为素描教学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其创作包含诸多要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求新求异。这种“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对我来说,2005年的WCG是诞生奇迹的舞台,似幻似真,如梦如影。成都的预选赛轻松过关,再经历了ESWC的洗礼之后,我首先迎来了WCG中国区总决赛。8月10日,Suho、Syc、King、李君和
本文从身份区别的角度,分析了威廉斯两部重要剧作《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中身份的区别,指出他在这两部剧作中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母亲和他本人的人生悲剧。本文分四个章节
《和碑》通体铜质,高18.8米,由碑基、莲台、碑身三部分组成,以几何形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古典与现代相映衬的设计风格,寓意和通古今,和贯东西,和实生物。碑基为四面铸铜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是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译者为中介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复杂的交际活动。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语境,因此文学翻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