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制药废水污泥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孢菌素中间体是头孢类制药废水中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污染物之一,是影响废水COD达标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进行处理。本研究采用多级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分别考察投加和不投加微生物复合菌剂条件下,COD去除及污泥特性变化情况,并分析复合菌剂的投加对膜污染改善情况。通过多级环流MBR中运行特性研究,确定多级环流MBR的最佳HRT为14h。当平均进水COD为2218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4.5%,平均出水COD为118mg/L;污泥特性(MLSS, MLVSS, SV, SVI, VSS/SS、比基质降解速率、污泥耗氧速率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为10984mg/L、7215mg/L、46%、42.0mL/g、0.66.0.34kgCOD/(kgMLSS-d)、4.51 mgO2/(gSS·h)、9.7μgTF/(mgMLSS·h),可以看出多级环流MBR对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活性污泥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通过复合菌剂处理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复合菌剂对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废水pH值为6.5,温度为25℃,接种量为7mL(7%)。本试验同时确定了多级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的最适复合菌剂投加比为5/105。复合菌剂-多级环流M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5.1%,平均出水COD为111m/L;在复合菌剂投加比为5/105时污泥浓度较高、沉降性能较好,投加比为10/105时污泥活性最好,但是考虑复合菌剂的成本问题,确定了5/105为最适投加比。考察了复合菌剂对多级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中混合液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改善了污泥混合液的性质,有利于改善膜污染状况。复合菌剂使污泥混合液EPS含量、EPS中蛋白质含量、混合液相对疏水性、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提高了污泥的絮凝性能,使得膜表面形成结构松散、易于被水流冲刷的滤饼层;降低了上清液SMP含量、EPS中多糖含量、混合液粘度等易造成吸附性膜污染的因素。比较多级环流MBR中过膜压力和阻力值来分析复合菌剂对环流MBR中膜污染的影响表明,复合菌剂的投加可以减少膜清洗的次数,在相同处理流量和处理COD的情况下,投加复合菌剂后延长了达到膜清洗限值的时间。对未投加和投加复合菌剂的膜清洗分析表明:投加复合菌剂后,分别用水洗、碱洗、次氯酸钠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SF/SF0)分别为49.03%、53.00%、91.20%,投加复合菌剂膜通量的恢复优于未投加复合菌剂。
其他文献
近世纪中,湖南气候变化有地越差异。湘北,湘南部分地方变暖,湘东,湘中,湘西变冷,最冷月气温上升,最热月气温下降,日照减少,降水微增。早稻生产关键的5月,冷暖起伏,周期性明显,80年代暖期明显
目的:总结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及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27例患者行双镜联合胃间质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行腹腔镜辅助内镜手术,内镜下切除肿瘤,腹腔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硬度仪研究了经9601040℃固溶处理、700900℃短时时效处理Inconel 625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晶粒尺寸逐渐
<正>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本着"建一流干部队伍,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两推一述和轮岗交流",在扩大公开性,突出竞争性,增强民主性,体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并取空腹血为标本。ba P
针对包含文字的数字图像,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图像二值化方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小波分解、低通滤波和小波重构等操作,得到背景分布(不包含文字信息)和前景分布(包含文
<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由一国的最主要环境立法予以确认,也已成为环境立法技术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自1973
重金属污染是危害最严重的的水体污染问题之一,直接或间接地危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重金属Cr(Ⅵ)有剧毒,极易通过消化系统、皮肤以及粘膜组织进入人与动物体内并诱发癌症,
汽车电子转向技术是汽车转向系统的重大变革,这不但可以降低驾驶员的体力劳动强度,还可以加强汽车的安全性能与舒适程度,目前使用在豪华轿车、高档汽车中,并拥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诗经·豳风·七月》中“女心伤悲”的原因和“殆及公子同归”的实质,一直是《诗经》研究者们争论不定的话题。从“诗六义”之“兴”切入,具体分析诗歌的情节以及情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