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与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有机构筑单元结构丰富,中心金属或金属簇的配位方式多样,这一领域的研究近来不断取得进展。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有许多令人吃惊的性质,比如较大的比表面积。这些性质使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比如能量存储(如存储氢气和甲烷,用于汽车工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二氧化碳吸收),药物传送及合成(通过不对称催化制备药物)等。   虽然许多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成功合成是使用了结构新颖的配体,更有效或同样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常用的配体,通过不断的改变反应条件(比如溶剂、温度)来合成重要的材料。   现在大多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建立在过渡金属比如Zn和Cu基础上合成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主族元素的使用上。建立在低原子量元素比如Li、B、Mg、Al和后过渡金属比如In基础上合成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数量稳步增加。我们特别关注In作为骨架构筑单元的材料。首先,用In作中心金属容易得到四连接的拓扑结构,In3+通常与有机配体形成螯合结合模式,这将增加骨架的稳定性,虽然In3+通常有很高的配位数,但螯合模式减少了In3+的连接数,低连接材料的重要性可以从分子筛(四连接)在催化、气体分离等领域的工业上的大量应用看出来;其次,In3+往往能合成带负电的骨架结构,这种结构需要空腔中的客体阳离子来平衡。带负电的骨架结构和阳离子有可能通过各种作用增加骨架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极性气体分子比如H2、CO2会在带负电的骨架和阳离子所产生的电场之中产生偶极矩,这将引起静电相互作用。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用传统的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纳米管[In(1,3-BDC)2]-(1,3-BDC即间苯二甲酸)。在这个化合物中,八配位In3+的与四个羧酸配体连接,形成了一个四连接一维管状结构。虽然四连接结构比如二维、三维四连接结构此前被广泛报道,但一维四连接管状结构很少见。
其他文献
H_2Ti_(12)O_(25),作为一种新型高压负极材料(1.55 V vs.Li~+/Li),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H_2Ti_(12)O_(25)固有的低锂离子扩散速率及电子电导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出H_2Ti_(12)O_(25)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石墨烯包覆改性,所得结论如下:1.采用熔盐法成功合成H_2Ti_(
学位
环糊精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超分子体系,具有疏水的空腔和亲水的表面,可以作为主体与无机、有机和生物客体分子结合形成主一客体或超分子配合物,它的结构特征使其作为分子受体、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前的经皮给药研究表明,成功应用于经皮给药的药物分子,主要集中于分子量小于500 Da、脂溶性较高的非电解质药物。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重组DNA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县委领导和省、市党史部门指导下,由尤溪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编写的《尤溪一中史话》、《高山出平湖》、《雍口丰碑》三本部门史书于2000年9月至12月相继出版与读者见
2008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规模达到1249.93亿元人民币,其中24.45%来自于大企业集团。而参与风险投资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22家,其中48家上市公司设立了由其控股的风险投资
利用CO2制备生物可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近几年十分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尽管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总的说来仍存在催化剂活性低、聚合产物选择性差、分子量低等共性问题。本论文
随着课改的推进,布置作业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很多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方式,“批”即标记正确“√”或错误“×”。据报道,在新学期刚开始,闸北区一学校教导处就公布了一个新举措:教师在批改课堂作业时,用“○”替代“×”,代表作业的错误。该校教导处领导给出了如是解释:“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柔和一点,尽量选择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学校制定这个规定,希望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都
近年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后,能使分子的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自然界和生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