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颗粒湍流团聚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虽然近年来对于煤炭的消耗比例正在逐年降低,但其仍然是我们主要的能量来源。大量的煤炭燃烧会对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悬浮颗粒物,为了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除尘方式,其中湍流团聚以布局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逐渐成为了细颗粒排放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湍流团聚为研究背景,对流场中的微尺度颗粒团聚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湍流场细颗粒运动、碰撞、团聚现象的基本规律。首先,介绍了湍流团聚的基本理论,通过CFD-DEM的耦合机制,考虑了流场与颗粒之间、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气固两相流问题。其中重点介绍了湍流模型、离散单元法、颗粒接触模型以及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的耦合机制和交替顺序。另外,为了描述颗粒团聚体的大小及性质,使用VB语言自行编写了相应的颗粒团聚后处理程序,得到了颗粒的团聚效率。其次,通过构建圆柱扰流的几何模型,选用LES的方法计算了Re=200的圆柱扰流,模拟出完整的卡门涡街现象,并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相吻合。待流场稳定后同时引入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模拟了湍流团聚现象。结果显示,在湍流的作用下,小颗粒分布在涡的中心,而大颗粒则聚集在涡的周围,这极大提高了颗粒团聚效率,局部区域的团聚率达到了58.9%。其中不同粒径之间的颗粒更容易粘附,占到总团聚数的80%以上。此外,还研究了流体相和颗粒相对团聚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大,颗粒团聚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在5m/s时达到最大值。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湍流团聚起到重要作用,颗粒表面能越高越有利于颗粒团聚,但也存在一个阈值,超过阈值效果越不明显,降低颗粒碰撞的恢复系数可以有效提高颗粒的动量损耗,增加颗粒的团聚率。最后,在上述的最佳工况下对四种不同形状(十字、三角、方形、椭圆)扰流柱结构进行湍流团聚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的钝体产生的流场,以及涡流脱落的流动特性和进出口流体的压降,选择具有最大潜力的钝体来提高湍流团聚的效果。结果表明,三角型和十字型结构在流场中形成的扰动相对更大,进出口压差也相应提高,其产生的涡结构影响范围相对更大,并且破碎成许多小尺度涡结构。在颗粒团聚方面,虽然三角型钝体的扰动最大,但是十字型结构的颗粒团聚效果最好。使用十字型钝体结构对于2μm颗粒的团聚效率可以达到38.27%,相比较于无扰流柱结构的9.3%团聚率有非常大的提升,对超细颗粒物的团聚去除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柴油的理化特性入手,总结了当前柴油表征燃料构建时面临的难点:(1)常用的柴油表征模型不能较好的重现柴油的理化特性,对柴油燃烧和排放的预测存在一定偏差;(2)就柴油表征燃料的构建方法而言,存在通用性不足,适用范围窄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解耦物理化学表征(Decoupling Physical-Chemical Surrogate(DPCS))模型建立了表征真实燃料物理化学特性的优化器,
变冲程技术可大幅提升内燃机低速扭矩和升功率,满足特种车辆对高动力性能的需求。2/4冲程模式下气门运行频率、启闭正时及升程大不相同,并且该技术要求循环间完成模式切换,目前未见有实用的满足上述要求的配气系统。因此,可变气门驱动(VVA)系统是实现变冲程内燃机(VSE)的关键,对满足特种车辆动力需求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缸径115mm的具有双顶置凸轮轴的2/4冲程内燃机设计了一款实用的轴移式配气系统
传热结构的设计一般是通过热力学计算或者工程经验设计的,然而不足之处在于不同的拓扑形式散热效果不尽相同,对复杂结构的散热设计存在局限性,所以如何设计出最佳的散热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热结构散热设计一方面通过拓扑优化设计使高导热材料合理分布,来达到散热的目的,并降低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利用流固共轭传热设计冷却流道,即通过流体流动高效的热交换来带走热量。通过材料内流道中的冷却流
SiC材料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很多方面具有优良特性,近些年在制备辐射探测器方面开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厚灵敏区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结合PIN及LGAD器件结构特性,设计了GaN/SiC PIN结构探测器及GaN/SiC LGAD结构探测器,并对探测器的电学和响应时间特性进行仿真研究。通过使用Silvaco-TCAD软件,选用合适的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提取出探测器的I-V曲线、C-V曲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发动机是众多机械设备的核心,在工程生产中应用广泛,发动机的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之一。工业生产对发动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对发动机制造工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尤其对曲轴孔的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曲轴孔是柴油发动机加工和装配的主要基准要素之一,其加工精度对曲轴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曲轴孔加工前需将曲轴箱和气缸体使用螺栓进行装配,加工后拆卸螺栓并二次把合后,会出现曲轴孔
燃气轮机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能量转换机械之一,在动力机械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燃气轮机也在向着高性能,高参数,轻量化的趋势发展。而高性能高参数意味着燃气涡轮前温度的不断提升,这给涡轮叶片带来了极高的热负荷。而气膜冷却作为简单高效的冷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的冷却中。本文结合试验设计(DOE),源项数值模拟(SCFD),响应面优化方法(RS),针对某涡轮叶片叶顶,叶片表
单侧旋流喷嘴是海水淡化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喷淋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装置的性能,若喷淋均匀性较差致使换热管受热不均,轻则影响整体效率,重则影响设备寿命,由于它喷淋性能的重要性,历来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科研人员对喷嘴从理论、实验及数值模拟方面展开了研究,他们总结出了很多设计理论及经验公式,为喷嘴的生产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前人的工作大多集中在喷嘴的理论推导与结
电推进具有比冲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保持与轨道转移等太空任务。在本论文中所研究的有栅型离子推进器是一种静电式电推进器。随着离子推进器尺寸减少、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带电粒子壁损失增加、等离子体产生效率降低,微型离子推进器的总体指标下降。为此,需要外加磁场约束带电粒子以降低壁损失,从而提高微型离子推进器的性能。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进器中的磁约束与电子回旋加热有机结合,可以
海水淡化技术可以改变我国缺乏淡水的现状。海水淡化有着不同技术方向,其中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和节约成本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海水受热的过程中,传热传质会受到不凝气体(主要有CO2、N2、O2等)的影响,故深入研究不凝气体析出过程,对精确计算海水淡化传热传质过程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很大价值。本文进行了纯水、盐水及海水加热过程不凝气体析出的基础研究。首先根据不凝气体在纯水和盐水中的溶解
蒸发式凝汽器是循环式冷却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空冷、水冷与蒸发式冷却方式的换热优势,因其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维护方便等特点,广泛运用于冶金、电力、制冷等行业。蒸发式凝汽器管外物理过程可概括为:气液对流条件下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目前,针对气液对流条件下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进行传热传质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水平管外气液对流过程质量能量传递较为复杂,且液体在水平管外降膜流动过程的换热特性也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