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通过抑制IL-6信号通路下调食管鳞癌细胞PD-L1表达的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间,全国共新发恶性肿瘤约392.9万例,发病率为285.8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44%,死亡率为170.09/10万。其中,我国发病率排前五名的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与肝癌,死亡率前五名则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与结直肠癌。全球大约有半数食管癌发生在中国,中国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绝大多数患者会经历复发或转移,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首选全身性化疗,然而由于化疗耐药及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未被满足治疗的患者人群。因此,急需改进现有治疗措施,特别是寻找新型治疗模式,对于改善我们国家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状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几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凭借“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肿瘤的疗法”获得了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传统治疗手段不同,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杀伤。其中,以PD-1/PD-L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肠癌等诸多实体瘤中已被证实疗效确切,亦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PD-1抗体在食管癌患者中具有可观疗效。最新NCCN指南指出,对于伴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基因缺失(MSI-H/dMMR)的食管癌患者,抗PD-1抗体哌姆单抗可应用于二线治疗或后续治疗;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食管癌患者,哌姆单抗可作为三线方案选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PD-1抗体为广大患者带来明显生存获益,但也同时发生了许多耐药现象,而与治疗敏感以及耐药相关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没有完全阐明,并已成为该领域研究重点。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PD-1/PD-L1抗体应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有研究报道,PD-L1阳性率增加,通常与较好疾病控制率相关。但不同临床研究也存在不一致结果。在一些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接受PD-1抗体治疗后,同样观察到部分缓解与病情控制,提示其他机制参与PD-1抗体治疗敏感性及耐药机制调节。再者,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增高也与PD-1抗体治疗敏感性相关。Checkmate-026临床试验宣告失败后,研究人员采用肿瘤突变负荷TMB作为标志物对Checkmate-026试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TMB作为标志物能更好地筛选出获益人群,在突变负荷高的患者群中,免疫治疗客观缓解率可达到47%(化疗组为2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7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5.8个月),但对于突变负荷低的患者群,化疗则优于免疫治疗。研究同时发现,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增加,免疫治疗效果增强,局部CD8+T细胞数量及比率增加的人群,接受PD-1抗体治疗后获益率更高。更多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研究正在持续进行当中。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基础实验阐明二甲双胍调控食管鳞癌细胞PD-L1表达及改善局部CD8+T细胞杀伤肿瘤功能的机制,证实二甲双胍联合PD-1抗体治疗食管鳞癌的增效机制,为创新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新模式,改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提供依据。资料及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癌中IL-6与PD-L1基因表达相关性;选取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450和TE-7进行后续实验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食管鳞癌细胞IL-6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实验以及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检测二甲双胍对IL-6下游信号分子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PD-L1转录水平及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设置IL-6阳性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二甲双胍调节食管鳞癌PD-L1水平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通过敲除食管鳞癌细胞系AMPK分子或选用AMPK特异性阻断剂Compound-C,阻断AMPK-ACC信号通路,证实二甲双胍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系PD-L1表达,与二甲双胍经典通路AMPK无关。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分别与经二甲双胍或IL-6预处理的食管鳞癌细胞系共培养,模拟肿瘤免疫微环境,采用ELISA方法检测T细胞IL-2分泌水平,western-blot方法检测T细胞ERK蛋白磷酸化水平,证实各预处理组T细胞激活水平改变。同时,行T细胞杀伤实验,证实二甲双胍下调食管鳞癌PD-L1表达后,局部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增强。选取雄性NPI小鼠,尾静脉输注PBMCs,进行免疫人源化重建。同时,构建含荧光素酶转染细胞系TE7-luc,通过皮下接种,构建食管鳞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4组,每组小鼠5只,分别给以生理盐水、二甲双胍、PD-1抗体及联合用药,采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PD-L1表达。同时,采用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018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组织切片,结合病史分为服用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组织标本PD-L1表达水平。结果1.TCGA数据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IL-6与PD-L1表达正相关。食管癌术后标本检测显示,服用二甲双胍与组织PD-L1低表达相关。2.细胞学水平检验显示二甲双胍降低食管鳞癌细胞系IL-6转录及细胞因子分泌,降低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3.二甲双胍能够降低食管鳞癌细胞系PD-L1表达。4.食管鳞癌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共培养,二甲双胍预处理组T细胞激活水平更高,T细胞杀伤功能最强。5.动物实验证实二甲双胍下调PD-L1表达,联合二甲双胍与PD-1抗体,治疗效果最佳。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阻断食管鳞癌细胞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PD-L1表达,这一作用使得局部T细胞激活水平及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变强,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动物实验证实,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PD-1抗体,能够增强抗肿瘤功效。为增强免疫治疗效果,改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创新食管鳞癌治疗模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由于柴油机较好的燃油经济性、耐久性和动力性,自发明以来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主要的排放污染物PM和NO_x也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增加后处理系统来控制PM和NO_x的排放以达到严苛的排放法规。而为了解决后处理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和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后处理系统的集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SCRF系统作为目前较为成熟也是较为有效的后处理集成系统之一,可以同时有效控制N
近年来,我国腐败外逃案件处于高发态势,随着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不断深入细致,海外追逃慢、追逃难的问题逐渐显露,成为顺利开展反腐败工作、打击跨国外逃人员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的:通过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生肌玉红膏纱条促进其创面愈合的临床试验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从而验证肛周脓肿术后换药应用生肌玉红膏纱条的治疗效果优于湿润烧伤膏纱条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2组,即生肌玉红膏纱条组和湿润烧伤膏纱条组。治疗前对6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创面面积大小进行统计学方法检验,若结果显示
实践报告的翻译材料取自《五星》这本书的前两章,这本书是由美国沟通专家卡迈恩·加洛于2018年出版的信息型文本。书中陈述了大量的有关说服艺术的例子,其语言简洁精炼,逻辑
研究背景及目的: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ic shock,T/HS)病理生理过程及治疗策略进行了广泛深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虚拟技术(VR)、区域链等新兴技术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凡是我们目之所及都有它们的身影,每一个现代人类的生活都被这智能化的科技所分割,
翻译材料取自《为人父母的十八条秘密准则》前四章,《为人父母的十八条秘密准则》由美国教育学家布拉德·威尔考克斯和杨百翰大学学生杰里克·罗宾斯共同编著,并于2014年出版
铟封接是一种重要的连接和密封方式,具有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等优点,常用于金属与玻璃等非金属的连接和密封。对于外壳全部是金属材料的精密器件来说,铟封接具有相同的优点。相比于螺栓等传统的连接方式,在铟封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力、时间等工艺参数,以保证适当的铟层厚度和足够的连接强度。手工作业难以保证封接的质量及一致性。研制自动化的热压封接设备,有望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铟封接在精密器件产品中
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使用中环境因素对其输出功率的影响很大,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光伏板表面的积尘。长期未清洁的光伏板表面将会累积大量的积尘,积尘会引起光伏板透光率
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为笔者英译《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的翻译实践。实践中的源文本为金融论述文。该类文章兼具金融类文本的专业性,以及论述文要求叙述清晰的特点。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