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在肝癌生长及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每年癌症者发病人数约160万。癌症的防治和研究正成为全世界科学家日益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早在1865年有法国学者Armand Trousseau已观察到血栓与肿瘤之间的密切关联,目前认为其机制与凝血酶密切相关。最近研究新发现的人纤维介素(hfgl2),属于纤维蛋白原家族成员,它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因能直接裂解凝血酶原成为凝血酶,从而能启动凝血途径而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还发现在常见实体肿瘤组织如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较为广泛的hfgl2凝血酶原酶的表达,并在其fgl2表达邻近区域可见纤维蛋白沉积。本研究通过以裸鼠皮下瘤移植模型为技术平台,检测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沉寂前后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CCLM6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检测fgl2凝血酶原酶及其微血管密度在人类肝癌细胞株HCCLM6基因沉寂前后裸鼠皮下移植瘤中表达差异,揭示fgl2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别运用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干扰质粒pcDNA6.2- fgl2-miRNA、非相关序列干扰质粒pcDNA6.2-非相关序列- miRNA分别转染高侵袭人肝癌细胞系HCCLM6所获得的稳定转染细胞系HCCLM6-fgl2(-)单克隆细胞、HCCLM6-非相关质粒单克隆细胞。并运用以上稳定细胞系和人肝癌细胞株HCCLM6注入裸鼠皮下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三组模型的观察终点均为42天,采取动态观察的方式,一方面对比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有关情况。另一方面并分别取出三组模型肿瘤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各组fgl2凝血酶原酶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微血管密度表达差异。结果成功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动态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HCCLM6-fgl2(-)组较HCCLM6组及HCCLM6-非相关组皮下移植瘤小,皮下移植瘤潜伏期延长,皮下移植瘤成瘤率降低。免疫组化证实HCCLM6-fgl(2-)组较HCCLM6组及HCCLM6-非相关组皮下移植瘤肿瘤实质细胞fgl2表达减少,HCCLM6-fgl2(-)组较HCCLM6组及HCCLM6-非相关组微血管密度减少。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各组,通过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有关情况,结果显示fgl2基因沉寂后的HCCLM6细胞能显著抑制肿瘤实体瘤生长;并运用免疫组化法实验,进一步证实fgl2基因沉寂后的HCCLM6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及fgl2的表达,提示fgl2可能通过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影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因此推测fgl2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他文献
欧阳修个性张扬,在歌词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描写男女情爱时,自然舒畅、大胆开放,率意表现自己的性情怀抱,为苏轼词"诗化"革新导夫先路.在艺术上也我行我素,既喜欢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几种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观察应用中药复方加减百合固金汤后对感染的治疗效应、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对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病因还不十分明确。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
针对复杂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能够满足毁伤效果评估要求的模糊专家系统方法。对模糊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开发步骤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对复杂目标进行毁伤效果
虽然"由点到面"比较形象地概括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扩散过程,但它不足以揭示社会政策扩散的本质。本文以1997—2008年间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31个省份的扩散过程为例,分析
基本案情张某,中共党员,某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管理科科长。2008年至2011年,张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周某某、汪某某、石某某、陈某某等四名房地产开发商给予关
光伏并网逆变器传统预测电流控制算法由于采样与计算延时会造成差一拍控制,使得逆变器并网电流不能很好地跟踪目标电流,同时逆变器滤波电感模型值与实际值有误差时会造成并网
面对信息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图书馆必须通过营销方式,吸引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通过对我国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营销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微博营销、视频营销、RSS服务营销等营
面对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并流行,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在COVID-19患者中进行的初步临床治疗表明,氯喹和羟氯喹显示一定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不同因素诱发的ASD动物模型,并探讨其行为学、神经环路与分子信号机制,对于揭示ASD的发生机制,开发新型临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