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培育站的现状、困顿与超越--基于两个培育站的个案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群体是目前专业发展面临困难最多的教师群体,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政策文件的施行,乡村教师培育站作为一类新兴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视角出发,考量乡村教师培育站运行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乡村教师培育站运行的实践,为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并对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在培育站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探究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文化构成特征。丰富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理论,探寻乡村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注意事项。研究采用的方法兼顾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采用多种技术软件进行分析,具体包括Nvivo11.0、ROST-CM6.0、UCINET和NLPIR四种。在对研究选取的两个乡村教师培育站样本进行了资料收集与分析后,呈现培育站的存在场域、培育站成员个体以及群体的角色、行为,并对现状进行了归类与分析。研究发现,共同体外部影响因素主要通过业务指导、活动经费拨付和专业资源支持三种路径对乡村教师培育站产生影响。培育站的内部文化构成则体现在组织规范、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研习方式等方面。培育站中的成员个体根据角色可以被分为“学员”“导师”两类,按照其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模式又可以被分为“外显-积极”“外显-消极”“内隐-积极”“内隐-消极”等四类。研究表明,外显-积极型学员是共同体中的主流,而内隐-积极型学员的可变性较强,共同体内部成员间的交往以平等交往为主要特征,呈现主体间性的特点。乡村教师培育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性质定位不清、活动设置不佳、运行时效缺乏评价、共同体内部知识共享存在阻碍以及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存在分歧等主要问题。从完善培育站运行机制和创设优质的共同体生态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导师、学员等主体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培育站准入退出机制、知识共享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培育共同体内部的生态伦理精神、建构个体间交互场;弥合个体愿景和共同愿景的分歧是较为可行的问题解决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公众的心理压力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因无法有效排解心理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心理健康问题不再比单纯的身体健康问题地位低,甚至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身体健康。然而目前针对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健康传播这一视角下,国内更是缺少相关研究成果。现如今公众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健康维护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号如今已成为健康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影响着公众对于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越来越趋向于成为交换、交易、交往、交流等多重传播网络的中心,裹挟着传播的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巨大力量。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城市传播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城市传播理论作为当代前沿的传播学研究领域,是以人的沟通交往为着眼点,研究城市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将城市实体空间视作媒介,同大众媒介一起承担着信息传播、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新型传
学位
当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受众获得了及时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使得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趋势不断深化,导致人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从冗杂的信息中甄选出自己所需的内容。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社会化阅读APP应运而生,不仅颠覆了个体封闭式的传统阅读行为习惯,也对出版业、媒体发展、阅读效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社会化阅读APP中,基于微信好友关系链的“微信读书”APP异军突起,在阅读应用市场中迅速站稳了脚跟。作为社
学位
媒介技术的变革颠覆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网络新闻传播方兴未艾。然而,以往的新闻媒体报道失范问题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愈演愈烈,成为当下网络新闻传播环境中的痼疾。在此情境下,归纳现有的网络新闻媒体报道失范现象,对其进行科学归因,以期从源头上治理网络新闻媒体报道失范问题,以优化网络新闻传播环境,成为了本文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研究文献,在其基础上阐明了网络新
学位
林罗山(1583-1657)不仅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宗师,也是创作颇丰的文学家。他现存用汉语创作的辞赋七篇,书、记、论、传、碑、铭等各体文章数百篇,诗歌更多达4693首,这些数量惊人的诗文被编入《林罗山文集》和《林罗山诗集》,两书均七十五卷。他的诗文除部分应用性、理论性文章外,绝大多数属于审美性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称为江户学者中文学的开创者。  日本经历了安土桃山时代(15
学位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Coetzee,1940-)是南非重要的白人作家之一。他身处南非从白人执政慢慢走向黑人执政的艰难转折时期,他的作品大都反映这一时期的南非境况,表现出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的反思。作为一名白人作家,他既表现了对黑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描述了白人尤其是白人女性在南非土地上的两难困境。因此,他常被指责政治立场模糊,没有履行知识分子的责任。  自1980年代起,关于库切的学术成
跨入高科技和全民教育的新时代后,除了专业人士,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也会阅读学术论文用以参考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提高论文质量,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综合评估标准和审查制度。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论文写作的研究多集中于期刊论文,对硕博论文研究较少。由于篇幅原因,对单独章节如摘要、引言、结尾的研究较多,而将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对比研究它们的呼应关系较少,也少有将中英本族语者的修辞
学位
谭恩美(Amy Tan,1952-)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被誉为“中国故事的言说者”。其作品以一种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揭露了异质文化中的代际、性别和种族冲突等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谭恩美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文化元素、母女关系以及族裔身份建构等,但是其共同体意识却鲜有人触及。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面临着巨大的身份危机——性别与种族的双重他者。归属感的缺失致使她在文本中建构了女性共同体话语,以获得
学位
介词在很多语言中都是一种重要且复杂的词类。《马氏文通》开启了现代汉语介词词类的研究,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汉语中的介词主要用来引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处所、方向、对象、依据、原因和目标等。而其中,介引时间和空间论元的时空介词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结构描写和认知角度对空间介词或对时间介词单独进行研究,从翻译角度同时关注介词的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的研究不多。  本文采取基于语料库、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