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007两会报道差异解读——兼论中国对外传播的改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美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首先同样的新闻事件塑造了不同的中国形象,其根本点在于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其次,两报的差异还分别表现在对同一新闻事实的主题建构、传播策略与语篇策略上。本文运用法国学者福柯等人的话语理论从宏观向度解析了意识形态与新闻话语的关系,即意识形态是中美两国新闻报道差异背后无形的推手,它深刻地影响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么说;本文还运用传播学理论及语篇分析作为微观工具,具体分析了中美两国传播与语篇策略的差异,即中国的外宣仍然是内宣的延伸,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媒体更多采用了“正面报道为主、概念先行、传者中心”的单向传播策略,其论辩语篇形式、主张--反应的语篇组织模式的语篇策略均体现出鲜明的政党倾向性,显性凸现了意识形态;而《纽约时报》则更注重“正负平衡、价值无涉、客观手法、受众中心”的传播策略,多采用叙述语篇形式与一般--概括组织模式的语篇策略,突出平衡理念与客观化报道形式,于隐匿中实现意识形态的构建。这些差异源自并体现了两国意识形态、媒介理念、媒介运作机制的不同及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差异。 面对国际传播语境呈现出的传播语境的偏斜性、政治主导模式的一致性、信息功能的强化性与传播技巧的倚重性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为在和西方传媒的竞争中获得主动,避免我国的主流声音在全球化传播系统中“失语”,我国对外传播应积极面对差异,借鉴差异中的积极因素,取长补短,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报道形式,树立信息服务与竞争意识,克服报道题材的泛政治化现象,对主题建构进行本土化与对象化的操作,改进语篇与传播策略,以树立国际公信力,建构与传播符合本国利益的意识形态。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报纸活动策划逐渐兴起。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报纸活动的浪潮可谓滚滚而来,几乎所有报纸都策划与开展了一系列品种繁多、形式各异的活动。本文以新时期以来的
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个领域。网络的不断发展,为公众诉求和公众舆论提供了新的媒介和虚拟的空间,促进了虚拟公共领域的形成。   虚拟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包含
招标投标活动实质上是以竞争的方式选择项目的承揽单位,而选择的过程是否最严谨,选择的方式是否最合理,被选中的单位在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否很好地履行投标承诺和合同条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也充分认识到了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与迫切性,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服
我单位施工的某段路面混凝土,厚度为30 cm,长度较长,需要多次周转模板,这就要求支撑也要多次周转,以往多用木支撑,很难周转,而且用木料多.这次施工我们对模板的支撑进行了改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2000年和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中各候选人报纸竞选广告策略,研究结果发现: 1、竞选广告投放量方面,2004年大选中刊登的竞选广告数量及投放的版面规
期刊
科普图书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塑造科学形象的主要载体,即使在因特网时代,科普图书在科学传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引进到中国,共有5家出版社
宋明理学是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体系,不仅影响时间长,而且影响范围广,影响深远。教育传播是宋明理学传播的重要体系。研究宋明理学教育传播的特点,对于剖析宋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