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一侧胫、腓骨骨折所致疼痛的反应及其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一侧胫、腓骨骨折刺激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全脑)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与神经元在光镜、电镜水平结构的变化,以探明伤害性刺激条件下脊髓和脑内哪些部位或核团的胶质细胞起反应,反应性AS与神经元相互关系如何?从而研究AS在外周疼痛刺激反应中是否对神经元具有主动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AS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通讯结构在疼痛刺激反应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 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外周疼痛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即刻早期基因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抗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激酶C(PKC)及磷脂酶C(PLC)的表达变化、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②利用免疫电镜方法,观察骨折刺激前后大鼠腰髓背角内AS与神经元树突间接触部位超微结构以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Cx32的表达变化。③ 采用鞘内注射缝隙连接特异性阻断剂—甘珀酸,阻断AS与神经元间的信息连接,并测定热刺激疼痛时大鼠缩足潜伏期的变化,以了解缝隙连接在疼痛反应调节中的作用。 结果 ①骨折同侧腰髓背角清晰可见大量激活的AS呈PKC-LI,PLC-LI或GFAP/Fos-LI免疫阳性,而激活的神经元则呈PKC-LI,PLC-LI及Fos-LI免疫阳性。激活的神经元和AS主要分布在背角浅层,且阳性产物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向背角深层推进。②在脑干GFAP-LI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MVZ内的孤束核(NTS)、腹外侧延髓(VLM)以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及两者之间的中间带(IRt)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外 侧楔柬核(Ecu)、蓝斑(LC)、臂旁外侧核(LP)、中缝大核 (RMg)、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I PAG)、中缝背核(DR)等部 位也出现一定数量的GFAP阳性细胞。F。S—LI神经元的分布与GFAP阳 性细胞基本一致。③在前脑的外侧僵核内侧区(LMHB)、下丘脑室旁核 (PVN)、视上核(SON)、视交叉上核(SCh)、终纹床核(BST)、和杏仁中 央核(Ce)均可以观察到有Fos飞I神经元和GFAP-*胶质细胞的分 布,表现出船和神经元对疼痛刺激反应部位的一致性。④从时间点 上,GFAP/Fos{I或PKC-LI AS在骨折后15min开始出现,45 min 时 达高峰:而FOS十I或PKC1神经元则在骨折后45 min才出现,90 min 时达高峰,即GFAP/FOS-LI或叫C-LI AS开始出现及达到高峰的时间都 LLF“1I或PKC1I神经元要早。⑤首次发现一种一侧为胶质细胞突、 另一侧为神经元树突构成的超微结构,其特点是细胞膜增厚、深 染,在两层细胞膜间各有一狭缝,CX32*与CX43儿I产物分别出现在 神经元一侧和AS一侧(本文暂称EDA),并发现骨折组脊髓背角的 EDA 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对大鼠后足热刺激致痛缩足潜伏期的测定 结果说明,鞘内注射缝隙连接特异性阻断剂后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 延长,提示胶质细胞一神经元间信息通讯被阻断后痛阈升高。同时 与对照组相比,阻断组F。S*I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两组的GFA卜LI AS表达差别却很小。这表明EDA的信息传导是单方向。 结论①脊髓和脑内AS对非病理性疼痛起反应,且具有明确的机 能定位特点。②在外周组织损伤导致疼痛条件下,AS的生化学可塑 性反应早于神经元。③光、电镜水平发现AS与神经元之间有多种途 径进行信息交流,新发现的EDA有可能是神经元与AS之间信息交流的 结构之一。④阻断AS与神经元间信息交流连接后,前者对外周组织 4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损伤所致疼痛的反应不受影响,而后者的反应明显受到抑制,提示 在非病理性疼痛反应中,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主动调控作用。⑤ 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以神经元为中心,周围包绕AS共同构成神经元-胶 质细胞复合体(N-ASC),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个功能单位,共同对 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其他文献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配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是继TNFα,FasL之后新发现的具有介导细胞凋亡能力的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配体,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广泛表达。和TNF家族的其他成员不同的是,TRAIL在体内仅以膜结合型存在。体外实验表明,无论膜结合型的还是可溶型的TRAIL,都能迅速诱导表达TRAIL特异受体的细胞发生凋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RAIL在体内、体外均有很强的肿瘤特异性杀伤作
背景和目的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是一组具有利钠、利尿、舒血管和抗细胞增殖效应的多肽,具有抗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和移植血管再狭窄的重要作用。钠尿肽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NPR)可分为鸟苷酸环化酶(guanyl cyclase,GC)耦联受体和非耦联受体。其中A、B受体亚型(NPR-A,NPR-B)是GC耦联受体,介导
疟疾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有效的疫苗将为防止疟原虫感染、减少疟疾发病和阻断蚊媒传播提供重要的手段。DNA疫苗是一种全新的疫苗形式,具有简单、稳定和灵活多样的突出特点,可诱导包括细胞和抗体在内的多种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编码细胞因子的质粒DNA可有效促进和调节DNA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用DNA进行初始免疫,用重组蛋白或重组减毒痘病毒进行追加免疫的初始/强化免疫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作者遍查法律后,梳理出了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所拥有的强制执行措施。研究发现: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是广泛性与重点性的结合,划扣存款、变卖物品的强制执行权由海关和税务机关独享,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强制执行权以维护国防利益和公共安全利益的人身强制措施为主,其他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以排除妨碍、强制拆除、代履行为主,行政机关普遍只享有部分种类的强制执行权,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解读基因编码并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正成为各国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在基因功能的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图谱建立、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基因转染技术、转基因动物和基因剔除技术以及新近发展的RNA干涉技术等。MAGE-H1/Apr-1与APMCF1分别是在凋亡的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发现的人类未知功能基因,在本研究工
背景及目的 ADAR1作为RNA编辑酶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编辑pre-mRNA参与中枢神经系统GluR、5-羟色胺等离子通道相关受体的特定氨基酸编码位点的替换(如Q/R位点的替换),从而直接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但人们对其他脏器、组织和细胞中ADARl的功能知之甚少,很可能并未掌握它的本质功能。我室以往的研究证实ADARl不同亚型在细胞内的定位不同是由于其分子内包含了多个进核、出核信号所致。另外发
汉坦病毒(Han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有包膜的分节段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S、M和L三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人糖蛋白一lycoprotein,GI、GZ)和病毒的RNA依赖的RNA多聚酶。汉坦病毒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在宿主动物中产生非致病性持续性感染,但是可通过病毒污染的啮齿类动物排泄物的气溶胶等多种途径感
瘢痕疙瘩是多种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修复细胞增殖并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的结果。TGF-β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GF-β与细胞膜上的TGF-β受体结合后,经过其在细胞内的信号介导子--SMADs蛋白家族,将TGF-β的刺激信号传入核内调控基因转录。这就是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但TGF-β如何影响SMADs、以何种方式影响哪些靶基因等问题尚远未研究
1997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普鲁斯纳,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这种致病因子被称为朊蛋白(prion)该缩写名来自全称‘蛋白质感染颗粒’。这种新的致病源由于本身没有基因组而有别于已知的致病源(如细菌、病毒等)。朊蛋白在人和动物可引起遗传性海绵状脑病(TSE)。在动物病中有羊瘙痒症、疯牛病等,在人类可引起雅各布氏病、库鲁病等。羊瘙痒症是最早发现的朊蛋白病,而疯牛病在英
学位
Ndr2属于Ndr基因家族。人Ndr2首先由本室于2000年1月克隆得到。初步研究显示,该基因在72种正常组织均有表达,而以脑组织表达最高;且Ndr2基因为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Ndr2基因在人体内的功能,本实验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着重对Ndr2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淋巴造血系统中的分布特点及生理、病理意义进行了探讨。另外还观察了Ndr2在其它几种组织及相应肿瘤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