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程序安全增强框架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m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于Android系统平台的自由开放性,搭载该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适用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软件也呈现出暴涨趋势。此外应用软件开发成本低,发布上线管理松散,导致恶意软件的数量急剧增长。国内外对Android应用软件安全检测技术都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与静态检测技术相比,Android应用软件动态检测技术具有实时监控应用软件运行状态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有待提升的问题:覆盖范围有限、研究深度不足以及检测结果分析不准确等。  本论文从恶意行为产生的上下文状态信息出发,对Android应用软件动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Android应用程序安全增强框架的技术实现方案。本文从动态监控系统和检测结果分析两个方向,设计与实现轻量高效的安全增强框架:AppSecure。  (1)动态监控系统研制:本文借鉴CopperDroid系统的实现方案,AppSecure通过分析应用执行过程的系统调用来重构出软件的恶意行为,采用Android内核监控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动态监控系统。AppSecure采用LKM编译技术降低了安全框架的部署难度,并在应用层提供可定制的应用监控列表,使内核监控程序保持小规模的线程控制块,以降低系统的开销。  (2)检测结果分析:本文借鉴AppIntent框架的上下文信息分析方法,结合应用软件系统调用行为和参数信息,提出了一种策略语言标准来描述目标应用的行为。通过研究应用软件产生恶意行为时的上下文信息变化,AppSecure定义了应用行为的五种操作和三种上下文状态信息,提出了隐私泄露、信息破坏和资费消耗的软件威胁判断策略。  从编码实现角度出发,AppSecure安全框架的设计分为三层:内核层、应用层和中间层。AppSecure的内核部分被设计为可加载的内核模块,通过分析内核的系统调用来获取目标应用程序的信息,并重构应用的上层行为。应用层部分实现前端交互和核心策略控制模块,通过威胁评估策略分析应用软件的行为和数据信息,得出应用的威胁评估结果,并在前端更新显示应用软件的安全级别和评价信息。中间层部分是沟通应用层和内核层的桥梁,通过修改Android系统中间层接口代码实现应用程序与内核驱动程序的数据交互。  总体来说,AppSecure安全增强框架可以动态监控所有已安装应用程序的系统调用过程,通过执行上下文信息策略分析得出应用程序的安全评价信息。最后针对15款恶意软件的实验得出:基于上下文状态信息的软件威胁评估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而且AppSecure支持恶意软件的粗略分类,以降低用户进行选择的难度。经过性能测试工具验证,AppSecure安全增强框架的整体性能开销小于5%,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种金融和商业活动都频繁地在互联网上进行,Internet/Intrane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而且使得人们的生
行人的检测和跟踪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视频监控、军事科技、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视觉系统采用的普通镜头的所
通过分析作品的写作风格来识别作者这一研究在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它有很多应用,比如可以帮助人们鉴定某些存在争议的文学作品的作者、判断文章是否剽窃他人作品等。而国内这方
  RFID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逐渐成熟的识别技术,由于RFID标签具有非接触识别、存储容量大、传输速度快、身份标识的唯一性与无法复制性、可并发识别等特点,可以将RFID标签附着在
特征选择是从原始特征集中选取特征子集以使特定评估标准最优的过程,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以及模式识别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高维数据的不断涌现
现代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评卷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评卷方式具有很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随着网络评卷系统应用的普及,人们对网络评卷系统的安全要求也随之提高,将权限引入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智能信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最有发展的技术之一。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很多领域。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促使RF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的RFID解决方案中,以针对大型应用业务集成开发为主,不具有业务可定制性,且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资源大量膨胀,进而满足用户对多媒体数据的检索成为了信息服务的挑战之一。图像数据作为多媒体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经成为在教育、科技等
疾病是人类永恒的课题,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过去的几十年里,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高通量实验数据使得临床诊断、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