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法观念变迁的法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影响力提升,推动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显得重要而紧迫。金观涛认为,传统社会是由不同轴心文明组成,每个文明用各自的核心价值观来想象普世社会,现代社会与其不同,国际法和民族国家构成了全球秩序的核心要素。所以,中国国际法观念深刻反映了作为国际社会主体的中国与全球秩序之间的互构,其观念变迁则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对现代化文明认识的变化。在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国际法观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法学界主要是国际法(国际公法)和法理学学者较为关注这个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国际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也有涉猎。从研究方法分析,国内学者对国际法观念,主要是中国国际法包括法文化学、法律全球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协同研究等进路,一是比较注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前30年和后40年的转变对比研究,突出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中国积极调整国际法观念;二是聚焦2012年以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调整对外政策,中国国际法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提出的具有重大法理意蕴的命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但是在国际秩序变化主题下讨论较多,还未深入涉及中国对国际法乃至价值体系影响的层面开展研讨,尤其是中国国际法观念变迁的规律和原因是什么,这方面探讨还很少。因此,从近现代西欧国家主权意识萌生和国际法从西欧走向世界以来,中国对国际法的继受和推进过程中,中国国际法主体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有何种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现代化的文明观念变迁,更有利于我们研判人类社会向命运共同体迈进过程中的国际法观念之维。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发现如下:第一,研究深入分析了近现代西欧国家主权和国际法建立的历史过程,研究提出国际法在近代出场时候,作为欧洲国家调整关系的规则,其观念变迁的主要规律是根据资产阶级革命需要推陈出新伦理基础和实在法律。一是主权国家在“创建”向“保持”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国家理性促进了国家间维护共同利益的意愿成为国际法的主要动力。二是西方的宗教神圣话语和政治法律话语也随着资本的全球流动带来“合法性”辩护,并塑造各地的现代意识和制度选择。为了给国际法的全球规治提供合法性,处理欧洲文明和非欧洲文明是核心议题,进步主义、理性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提供了论证的关键步骤,欧洲与非欧洲地区文明被假想为一个连续的人类社会“进化谱系”,改进逻辑和生物学逻辑是其内部基本矛盾,这样的“文明等级论”似乎既满足进步主义的理论想象,也可以为现实中的国家能力强弱提供伦理辩护,这是人类社会“种观念”的历史产物。“种观念”下“自我”与“他者”及自然世界是对立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文明等级论”下的“文明国家”和“非文明国家”处于法理权利上的对立状态,“文明国家”在全球规治中的权利实现是以“非文明国家”的权利剥夺为代价。第二,研究立足于近代以来中国对国际法的继受与国际法主体性生成,研究提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与世界深度互动互融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世界文明观念变迁深刻反映了时代遽变、世界重组与中国内在关联。因此,中国国际法观念的思想素材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基于中国实践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国际法观念的重要思想本源因素。中国人的现代自信是建立在反侵略和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之上的,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彰显了我们开始运用国际法基本原则保卫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从党内的统一战线理论到国际关系中的“三个世界”理论,清晰反映出了国际秩序想象的历史痕迹。冷战结束后,中国抓住第二次全球化历史机遇,主动调整内部经济体系,融入以市场经济为底色的国际贸易体系,以中国传统智慧的“和谐”为法理意象试图去消解“和平崛起”的中国给西方带来的刺激和压力。第三,研究分析了成熟于19世纪的文明等级论和国际法种观念,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拷问和国际法主体横向拓展的冲击,在思想基础和法律实践中都面临双重困境,但也存在创新机遇。自由主义模式的破产,华盛顿共识颠覆,新兴市场国家集体崛起,传统“中心-边缘”结构的局部失控,尤其是中国以文明国家姿态和平崛起给西方国家带来所谓焦虑和不安,隐藏在国际社会中的文明观念再次抬头,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创新和国际法更加公平正义显得更加迫切。而进行这项任务,首先要深刻检讨文明等级论和国际法种观念建立的思想基础,清理国际法主观主义法哲学基础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类观念思想资源,为国际法成为适用全球各大文明互鉴、各国和谐共处奠定新的法哲学基础,摒弃以“物”把握自己和他人的传统哲学方式,而是使用“人”的方式去观照自己和同住在地球上的其他人类手足。第四,研究重点探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国际法观念实现类型的跃迁,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成长三阶段思想、当代中国类哲学、中国传统天下观和当代中国国际法实践基础上,坚持人类社会本质特征是类本性存在,人类是整体性存在,以天下观天下。一方面,构建“人类-宇宙中心”范式,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坚持“民族自我”,促进文明主体的多质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类本性张扬提供充分条件。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人类社会类本性是在实践中呈现,人类社会类本性是历史性、实践性、具体化的存在,聚焦人类社会面临普遍危机和困境,开展共有疆域治理是呈现人类社会类本性、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实践路径。第五,研究从法律文化研究角度入手,从规范内涵角度提出近现代以来,在与西方通过国际法的接触后,中国被动卷入世界体系,从法律制度到法律规范层面依次开始了深刻变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为法治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一切有益成果基础上,中国国际法观念建构了历史理性基础,建立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认识论基础,进而最终完成了法治建设主体性现代化转型。总而言之,21世纪第三个十年已经进入人类社会总体性历史视阈,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新冠疫情的冲击,“天下一家”、“命运与共”、“天人合一”等轴心文明蕴含的古老观念返魅,中外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重建(轴心)文明的热切期盼,我们应该在人类社会类本性基础上深化国际法原则、创新国际法实践,舒展国际法主体性和价值理性,从而给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谋福利,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示教——再现”的工作模式,无法感知外界条件的改变,鲁棒性差。为此,本课题设计了一套单目视觉工件检测机器人系统,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工件的准确检测,包括工件分类、工件定位以及姿态估计。研究了单目视觉工件检测机器人系统的标定方法以及工件数据集的标注方法。为了实现机器人基坐标系、工具末端坐标系和相机坐标系三者之间的转化,首先采用HALCON对相机进行内外参数标定,建
学位
<正>一、背景与意义变电站工程施工现场是动态多工种立体作业现场,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现场安全管理一是主要采用人员站桩式安全监护,即人盯人的常规管理,该种方式效率较低,且需要监护人员较多,并存在一定盲区,二是采用远程监控摄像头,该方式同样需要更多的人员介入。
会议
“双碳”战略目标下,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对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氢储能;其次从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化可行性2个方面分析了抽水储能方案、氢储能方案和电化学储能方案;最后对3种储能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得出电化学储能能源转换效率最高,并且购电成本和产业链成本最低,可以满足“双碳”战略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
期刊
电子设备算力的提升及便携化的需求,带来狭小空间内高热密度芯片的散热难题。作为高效相变导热器件的热管,已成为电子设备的首选散热器件。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热管质量检测的技术升级也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压扁型热管的轮廓宽度与表面缺陷无损检测的实际生产需求,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压扁型热管生产工艺流程,阐明压扁型热管轮廓波浪状不规则边缘与表面凹陷类缺陷的主要特征,指明图像检测算法研究方向;设计
学位
在微型直流电机的大批量生产中,工厂会采用人工听音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出厂品质检测,避免残次品流入市场。通过人工听音判断电机运转时是否存在异音,实现电机故障检测,该方法受工人主观判断影响,没有一个统一量化的评价指标对电机声信号进行诊断检测,因此人工听音成本高,检测效率低,结果一致性差,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替代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上述问题,本文采集微型电机声信号,并用信号处理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微型电机异音检
学位
智能汽车是汽车发展的“现在进行时”,其在提高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其轨迹跟踪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智能汽车因系统模型不确定性而导致在复杂工况下跟踪精度较低和操纵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其轨迹跟踪控制展开如下研究:首先对车辆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Pacejka经验轮胎模型,并分析
学位
电主轴作为数控机床最关键的一环,其运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整体性能表现,电主轴一旦发生损坏,则必然致使机床停机、人员停工等问题的出现,如果处理问题不及时,更会造成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的浪费,使得产品加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故而,为提升机床可靠性以及加工产品质量稳定性,对电主轴状态进行检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并搭建电主轴试验平台用于采集电主轴振动信号,对原始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与降维,运用多元宇宙优
学位
随着智慧物流行业以及智能仓储行业的迅猛发展,运输系统所需的移动机器人数目日益增长,其应用规模也日益增大。路径规划问题是该系统的核心问题,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多移动机器人运输系统中的路径规划问题,主要工作包括:针对多移动机器人运输系统中区域负载不均衡导致的拥塞问题,提出了结合负载均衡的增量启发式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将负载地图作为启发式评价指标之一引入到路径规
学位
在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人工操作已经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尤其在大型构件的生产测试环节中,比如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静力试验、航空工业中的大型飞机机翼等静力试验、大型桥梁静力试验中,对于应变片的位置信息确定以及其相关数据信息的匹配与管理问题是一个困扰了相关行业许久的问题。在设备构件测试中,往往需要在设备上安装几千上万个应变测点,从而准确地得到设备的应变信息。然而由于应变片的数量庞大,线路繁多,且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机器人被用于仓储物流运输和服务型行业中,因此机器人往往需要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进行可靠的定位和控制。一方面,基于相机这类接收环境信息的传感器的定位算法受到环境中动态物体的影响较大,而使用多传感器紧耦合的融合方法对初始化场景的静态性要求较高,常规的松耦合的融合方法又无法有效的消除动态物体对定位的影响;另一方面ROS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开发平台,其实时性较差,已无法满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