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是无法制造,不可替代的稀缺医疗资源。血液输注是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每年拯救了数以百万的生命。世界上每时每刻都会有人需要血液以应对手术、创伤、重度贫血或妊娠并发症等治疗的需要。无论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程度如何,输血仍是许多患者生存的唯一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城市“血荒”现象呈现出常态化。互联网数据显示:“仅2016年春节,就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的医院出现“血荒”情况,一些城市的血液库存量已在警戒线之下,有的医院甚至因为缺血停掉了五分之四的择期手术,更有的患者在一个月内手术被推迟了6次之多。” 无偿献血,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公益事业,任务艰巨,任重道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临床用血量也将不断增加,无偿献血工作将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 本文着眼于血站这一公益性采供血机构,以华东地区某省级血液中心为研究样本,从组织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血液中心作为公共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深入剖析内因及外因,进而探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研究如何通过组织运作(内容、途径、方式和方法),理顺血站运行机制,消除公众信任危机,完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为推动我国采供血机构走出无偿献血事业的困境,保障无偿献血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些许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