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植株茎部细胞木质化动态及其调节分析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茭白是由菰黑粉菌侵染菰植株后,诱导茎部膨大发育形成的肉质茎,膨大发育的茭白植株茎部细胞木质化进程受到显著抑制,茎部木质化程度对茭白品质形成及采后品质保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木质化是由木质素在植物中大量合成进而促使其细胞壁增厚的现象,木质化能够显著影响水果与蔬菜的品质及口感,大多数水果和蔬菜生长发育过程都经历了木质化过程,并在果蔬衰老期间伴随着持续木质化现象。高等植物中木质化调控途径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茭白采后品质相关的木质化也有相关报道,但茭白肉质茎形成及发育期间的木质化动态及其分子调节机制尚未开展研究。基于正常茭白植株发育期间膨大肉质茎形态建成前后的木质化变化,本文采用细胞生长及木质化染色观察、茎部木质素总量及单体含量检测等方法,初步阐明了茭白植株茎部木质化动态,结合茭白茎部参与木质化调节的苯丙烷代谢途径重要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深入探讨了茭白肉质茎形成及发育期间的木质化调节模式,并对木质素单体合成基因进行了初步功能分析,为茭白茎部膨大发育相关的茎部木质素合成及调控分子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及理论依据。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一、茭白植株膨大发育茎部细胞生长及木质化程度分布显微观察基于组织切片及木质化染色的显微观察,对膨大发育中的正常茭白茎部与同时期的野茭茎部进行了细胞生长及木质化程度的比较分析。正常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茎部细胞木质化染色的颜色及分布区域明显低于野茭,表明膨大发育中的正常茭白茎部细胞木质化程度显著低于野茭。茎部细胞生长统计观察发现,正常茭白茎部不同节位间细胞的生长也存在显著差异:中间节位单位面积中的维管束数量最多,薄壁细胞平均粒径(最小处测量)最大(32μm),茎部维管束组织间单位面积的薄壁细胞平均数量最少;上部节位的维管束数量最少,薄壁细胞平均大小最小(17μm),单位面积的薄壁细胞平均数量最多;下部节位的维管束数量及薄壁细胞大小介于上部和中部节位之间。茭白茎部膨大发育起始于上部节位,维管束组织间的薄壁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并在中部节位通过维管束形成及薄壁细胞伸展生长实现茎部膨大发育。进一步的电镜观察表明:与野茭茎部相比,正常茭白膨大发育期间,茎部细胞壁次生壁加厚受到显著抑制;正常茭白不同节位间细胞壁次生壁厚度存在显著差异,下部节位茎部细胞中细胞壁次生壁厚度显著高于上部节位及中部节位。正常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伴随着茎部细胞木质化程度的显著降低,主要表现在木质化分布及次生壁加厚抑制,并与茎部生长发育时期相关。二、茭白植株茎部细胞木质素总量及单体含量的动态检测基于正常茭白膨大发育期间木质化程度的显著差异,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正常茭白及野茭茎部进行了木质素总量及单体含量的动态检测。木质素总量检测发现:野茭茎部木质素总量呈现由上到下逐渐增高,在木质化较为成熟的节位中木质素总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其变化与茎部节位生长发育时期相关;正常茭白植株木质化较为成熟的苔管处与野茭茎部相应部位的木质素总量间未见显著变化,但在正常茭白膨大茎部不同节位间木质素总量变化呈现由上到下逐渐降低的现象,与野茭茎部木质素总量变化趋势相反,正常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茎部木质化进程受到显著抑制;上部节位的木质素总量高于其他两个节位,可能与上部节位细胞的大量分裂及细胞密度相关。进一步的木质素单体检测发现:正常茭白膨大茎部中的木质素单体含量均低于野茭茎部,在正常茭白茎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下部膨大节位及苔管中S-木质素单体含量均显著低于野茭茎部;正常茭白膨大节位的S-木质素与G-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苔管部位,但在不同膨大发育期间的正常茭白膨大节位间无显著变化,但老茭苔管中的S-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茭白。茭白植株茎部膨大发育期间的木质化抑制与茎部细胞中木质素总量减少及单体含量变化相关,膨大茎部细胞中的S-木质素单体含量变化可能是其木质化进程调节的重要因素。三、茭白植株茎部发育期间木质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基于茭白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并对其在茭白茎部发育期间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5个与木质素总量合成调节相关的Zl-4CL基因在上部节位的表达变化发现:野茭中Zl-4CL1表达量最高,与野茭茎部相比,Zl-4CL1在正常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表达量显著下调,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Zl-4CL3和Zl-4CL5中,3个基因表达量均在茎部膨大起始的8叶期显著降低;正常茭白植株8叶期及膨大初期茎部的Zl-CAD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茭。由此可见,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的木质化进程调节与木质素总量合成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密切相关。对上部节位的S-木质素单体合成相关基因Zl-F5H及Zl-COMT的分析发现:与野茭茎部相比,正常茭白茎部起始膨大发育后(8叶期与膨大初期)的4个Zl-F5H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但在正常茭白茎部膨大前后的发育期间表达变化不显著;正常茭白茎部起始膨大发育(8叶期)时的Zl-COMT表达量显著降低,但在茎部膨大发育初期表达量显著升高。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的木质化抑制与S-木质素单体的合成密切相关,调控时期可能主要发生在茎部膨大起始阶段。四、茭白Zl-F5H4基因全长克隆及亚细胞定位分析基于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结合茭白茎部膨大发育期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克隆获得茭白Zl-F5H4基因序列,其DNA全长序列为1326 bp,c DNA全长1245bp,编码415个氨基酸,有1个内含子;序列分析表明Zl-F5H4含有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保守结构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7.05 k Da,等电点为6.08,组成成分的主要氨基酸为Ala、Arg、Asp、Leu、Glu,其中负电荷残基(Asp+Glu)总数为60,正电荷残基(Arg+Lys)总数为53,分子式为C2088H3315N587O630S24。Zl-F5H4没有信号肽及跨膜区结构,预测其亚细胞定位在内质网;进化树分析发现,Zl-F5H4与粳稻中的同源基因可聚为一类,可能菰属与稻属间较近的亲缘关系。构建pFGC-Egfp-Zl-F5H4过表达遗传转化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Zl-F5H4基因定位于烟草叶肉细胞的内质网中,与其他植物中的相关研究报道一致。此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瞬时表达烟草叶片中的Zl-F5H4基因进行了表达量分析,发现过表达烟草叶片中的Zl-F5H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及对照,初步验证了Zl-F5H4过表达遗传转化载体构建的正确性,目前已采用苗端转化法开展茭白植株的遗传转化分析。
其他文献
优异的适应场域边界几何形状以及媒介物理性质变异的能力,使有限元法成为各类电磁场、电磁波工程问题定量分析和优化设计的主导数值计算方法之一。使用有限元法时,要获得由偏微分方程的离散解,则必须生成计算网格来定义未知数。有限元网格的生成目前存在剖分域定义不便,剖分速度慢,网格尺寸函数定义复杂,生成的网格质量不高,以及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网格需要重新生成导致计算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Delaun
学位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对其绕组的机械状况进行检测可以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课题以变压器绕组振动为研究对象,对其非线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提取,并基于提出的特征向量构建了绕组的压紧状态评估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搭建了绕组冲击自由振动实验平台。在实验室所采购的SBK-100KV A型号变压器绕组线圈上布置7个测点并固定好CT1010L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学位
清朝统一新疆后开始在新疆各地大规模开采铜矿。乾嘉道年间铜矿开采主要集中在伊犁、乌鲁木齐、阿克苏、乌什、库车等地。咸丰年间,开采区域更广、开采量更大。同治及光绪初年,由于战乱,新疆的铜矿多停止开采。光绪四年以后,特别是新疆建省后,清朝重新调整新疆铜政,但受政治局势、开采技术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铜矿逐渐衰落。清代新疆铜矿的开采是清朝整体铜政变迁之下的区域性行为,与以滇铜为代表的其他地区铜矿的开采相比,
期刊
智能通讯设备生产中,柔性片状元件的贴装占据着重要地位。元件具有轻柔、质量小规格多变的特性使得剥离与贴装存在难度;现有贴装机并未优化贴装顺序,贴装路径单一复杂,导致贴装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研制了一种元件稳定剥离与拾取、优化贴装路径的智能通讯设备表面贴装机;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依据企业提出的技术指标,设计智能通讯设备表面贴装机的总体方案,实现了元件稳定剥离与拾取、位姿矫正、贴装顺序的路径规划等功能
学位
在光伏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光伏组串极易受到护栏、云朵、鸟粪等遮挡,导致光伏发电效率下降,并引发多类故障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由于组串数学模型能反映其工作状态和性能,内部参数的变化能够表征其遮挡特性,因此建立光伏组串输出特性模型,获得高可靠性、有效性的模型参数计算结果,明确不同遮挡状态对I-V特性曲线和模型参数的影响作用,对提高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太阳电池单二
学位
随着“工业4.0”的到来,物流自动化运输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灵活、可靠、高效的运输设备及系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自动导引车辆(AGV)作为仓储环境内部运输货物和材料的关键设备,对仓储作业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一般仓储环境中AGV系统的路径规划、任务分配方法及AGV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设计AGV控制系统分为管理控制层、通信层和执行层。设计了基于RFID定位与红外循迹导航方
学位
爬壁机器人工作于垂直壁面,经常会存在牵引力不足、适应性差、高处工作安全不能保障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一般通过增加爬壁机器人自身驱动力,针对不同壁面设计不同种类的爬壁机器人以及搭载防坠器来分别解决,但缺少一个可以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本课题就针对爬壁机器人负载不足、适应性单一、安全性差这几个问题,提出设计一种基于阻抗控制的爬壁机器人牵引装置。它的作用是当爬壁机器人向上运动时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牵引力
学位
蜂王浆生产环节包括割蜂蜡、去老虫、刮王浆、移幼虫四个步骤。其中移虫是把蜂王幼虫从巢脾移到浆条中,由于幼虫小而脆弱,目前只能以手工生产为主,自动化生产难度最大。本文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浆条自动移虫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机械结构设计:分析了手工移虫动作的理想轨迹,按照该理想轨迹设计了移虫机械手机构。设计了移虫机械手三轴移动传输机构,设计了浆条进出料机构,完成移虫机械结构的实际系统搭建。2、控制电
学位
新疆济木萨地区人口数量在清代呈曲折发展之势,人口与城镇发展均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利用清代新疆地方志及政书,复原乾隆平定天山南北至宣统年间4个不同时间断面的济木萨人口规模,展现其城镇发展面貌,为呈现清代新疆天山北坡东段人口及城镇变迁的区域特征提供典型案例。
期刊
巴里坤是古代丝绸之路天山北道的交通重镇,清代以后成为了中原王朝争夺西域、治理西域的军事要地。在清代大规模的屯垦活动中,大批中原汉族移民来到巴里坤,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带至此地,逐渐形成了与中原音乐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巴里坤音乐。本文以移民为切入点,将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分析清代巴里坤地区的经济生活与民间信仰,探寻清代巴里坤地区礼乐和俗乐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中原汉族音乐文化、少数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