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鳅基因组及性腺发育的生理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隶属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刺鳅科(Mastacembelidae)、刺鳅属(Mastacembelu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西非、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名贵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大刺鳅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且人工养殖过程中出现了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大刺鳅的性别决定机制目前尚不清晰,严重影响了该物种的规模化繁育效率。本研究应用新的试验技术分别从基因组、转录组、细胞学和组织形态学等不同层面开展了性腺发育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为揭示大刺鳅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采取组织切片和形态学分析等手段,跟踪了人工养殖大刺鳅的性别分化过程并建立了性别判别模型;其次,采用简化基因组(2b-RAD-seq)技术,筛选大刺鳅性别特异片段,并建立性别特异SNP分子标记方法;然后,采用第三代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技术完成了大刺鳅单倍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分析,并针对性别连锁区域(SLR)的性别决定(SD)基因及异染色质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RNA-seq、scRNA-seq、原位杂交、基因克隆及荧光定量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性别连锁区域的性别决定基因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如下:(1)本研究对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大刺鳅外部形态特征和性腺组织形态学进行跟踪、比较和分析,发现了人工养殖大刺鳅的间性群体;同时,通过采集300尾2龄雄性、雌性和间性人工养殖大刺鳅的18个外部形态特征和15个标准化形态性状,构建了三种形态性别的大刺鳅判别模型,其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7.0%,准确率提升1.4倍,为大刺鳅的养殖生产提供了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性别判别技术。(2)本研究通过2b-RAD测序和PCR扩增验证,获得了2个雄性特异2b-RAD标签和2个SNPs。根据基因组数据库(GCF_900324485.2)对2个2b-RAD标记的X-特异序列和Y-特异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了2个雌性特异缺失片段(281 bp和4938 bp)和1个雄性特异缺失片段(156 bp)。根据这些缺失片段设计了Y-specific和XY-shared两组引物,以辨别大刺鳅的遗传性别。这些引物的特异性在全同胞家系F1代的81尾鱼中得到了验证。此外,本试验还设计了两对雄性特异SNP引物,它们只在雄鱼中特异性地扩增出一条条带。以上结果表明,大刺鳅属于雄性异配XY性别决定型。筛选的雄性特异标记鉴定结果准确,通用性好,可作为今后全雄育种的辅助工具。(3)本研究采用第三代HiFi测序技术和Hi-C辅助组装技术,完成了野生雄性大刺鳅的测序、单倍体拆分组装、注释和分析等。(1)获得HiFi数据39G,HiFi Reads的平均长度为13.34Kb,错误率仅为0.089%,平均覆盖率为99.6%。将分型出来的HiFi reads组装成2个单倍体contig版本基因组(hap-X和hap-Y),hap-X和hap-Y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82.0Mb和585.6Mb,与二倍型基因组大小(595.7Mb)相近。相比之下,hap-Y基因组的装置质量更好,其24条染色体上的Gap大多数少于10个,平均Gap数目为5.5,而hap-X基因组平均Gap为6.4。因此,本研究选择hap-Y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其注释基因总计22069个;(2)将大刺鳅单倍体基因组与其他7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全基因组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大刺鳅与黄鳝(Monopterus albus)亲缘关系最近,两者的分化时间预估为3.6千万年之间;(3)染色体形态学观察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刺鳅为2倍体(2n=48),拥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omosome)5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3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elocentric Chromosome)16对;(4)从重复序列的注释中发现了Cen-524(524bp)和Tel-190(190bp)2个卫星序列,通过FISH原位杂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Cen-524为染色体着丝粒序列,Tel-190为染色体端粒序列;(5)在Y染色体上发现了7Mb的性别连锁区(SLR),该区域包含了18738个雄性特异性SNP,并根据SNP的分布情况将SLR分为R1和R2两个区域,其中R1的重复序列比例为20%,R2为50%。CUT&Tag试验结果显示,R1和R2之间H3K9me3修饰和广泛分布的染色体活性组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分布不均衡现象也叫染色体异染色质化现象(heterochromatin),其中R1区域为近着丝粒异染色质,驱动基因组上SLR的分化;(6)挖掘到syce3和hmgn6两个性别决定的候选基因,其中syce3基因在精巢中特异性高表达,hmgn6则在精巢和间性性腺中高表达;(7)发现大刺鳅X和Y型性染色体存在大范围的异染色质分化情况,异染色质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粒周围,其长度约为4.0Mb,而且该区域具有很低的重组率。(4)本研究从大刺鳅性腺RNA-seq检测数据中筛选出的一个新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dmrtb1,并通过基因克隆、荧光定量分析、原位杂交等试验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了dmrtb1的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获得dmrtb1全长转录本1194 bp,其中有开放阅读框870 bp,编码氨基酸289个。其DM结构域与DMRT家族其他基因相比,序列相似性<45%。dmrtb1特异性表达于精巢生精小叶中,主要精巢的不同细胞中表达,而卵巢中没有表达。scRNA-seq的细胞分型结果显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的标记基因都在相同的间性性腺细胞群中富集,进一步证明了该细胞群具有双向性别分化的潜力。dmrtb1的表达时间与性腺发育相关,表明dmrtb1在大刺鳅的性别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柚(Citrus grandis)是柑橘属的三大基本种之一,遗传背景较为单一。中国是柚的起源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地方资源和品种。相比于其它柑橘受无性生殖干扰,柚主要为有性生殖,适合做正向遗传学研究。由于柚的童期平均在八年左右且树体大,利用柚开展正向遗传学的研究很少。果肉色泽和果形是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柚种质资源中,果肉颜色和果实形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为挖掘果肉色泽和果形调控基因提
学位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鲜食水果,失水萎蔫和失重失鲜是鲜食柑橘采后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前期研究表明:果面蜡质对柑橘采后失水速率有直接影响,而且柑橘果面蜡质具有品种特异性。果面蜡质是果实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关键屏障,能有效减少果实的非气孔失水,同时蜡质在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和提高果实贮藏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果面蜡质对果实采后生物学特性和保鲜性能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然而,受长童期和遗传背
学位
作物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有限土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方式,但在实际的水稻紧凑株型育种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鉴于叶夹角表型是植物理想株型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是高密度种植方式的关键因素,有希望提高绿色革命品种的产量,因此相关研究对未来的农业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叶枕是决定叶夹角的关键器官,是叶片与叶鞘的接合部位。叶夹角的打开由叶枕的细胞学结构决定,并且不同发育阶段的调控因素不同
学位
栽培莴苣(Lactuca sativa)由野生莴苣(L.serriola)驯化而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绿叶蔬菜之一。叶形是莴苣等叶用蔬菜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人工选育的重点育种目标。栽培莴苣和野生莴苣都具有缺刻叶片和全缘叶片的多态性。栽培莴苣的叶缘缺刻多态性来源于野生种L.serriol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3号染色体上的Ls ZFP4基因。莴苣叶片具有不同的缺刻形式,包括羽状缺刻叶片和掌状缺刻叶片。
学位
生菜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叶用蔬菜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生菜常作为沙拉食用,叶卷曲性状直接关系到其感官品质。我们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杂交构建了叶卷曲的遗传分离群体,利用BSA+RNA-seq的方法鉴定到两个主要QTL位点Lettuce wavy leaves 1(LWL1)和Lettuce wavy leaves 2(LWL2),并通过图位克隆获得两个位点的候选基因LsKN1和LsTCP4。我们通
学位
开花和果实成熟是植物完成生殖生长,进行种群繁衍的关键,也是以种子或果实为产品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研究花和果实发育的模式作物。果实作为其主要产品器官,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番茄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果实,乙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我们对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的自主催化调控网络的认识仍然有限。而花
学位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在叶片和花器官形态上具有独特的发育特征。小RNA是长度在18-30 nt左右的的一类RNA分子,在植物器官发育、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其中,mi RNA为植物内源基因编码,且能够和靶标m RNA碱基互补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其表达。si RNA常通过Rd DM(RNA介导的DNA甲基化)途径影响DNA甲基化,在调控靶基因表达、转座子沉默、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等方
学位
磷是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第二大营养元素。土壤中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无机单磷酸(Pi)含量有限,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往往会使用磷肥。然而,磷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深入挖掘水稻磷高效吸收利用相关的基因并研究他们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于粮食增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植物可以适应低Pi的生长环境,维持细胞内的磷稳态。当细胞Pi缺乏时,大量磷
学位
“上火”是传统中医对体内非适应性热症症状的一种俗称,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流鼻血、目赤、口干、体温升高等症状。柑橘果实营养丰富、口感与风味俱佳,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人参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药理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常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于各种功能性食品中。柑橘果实和人参一直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日常生活中过量食用宽皮柑橘(如温州蜜柑)或人参极易引起“上火”,且在症状
学位
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雌雄同体,具备天然性逆转特点的硬骨淡水鱼。黄鳝雌性个体小,并且出现性逆转,严重影响了黄鳝的繁殖力,极大的限制了黄鳝人工繁殖的规模和水平。性腺是种群繁殖的基础,性激素是影响性腺发育和分化的重要因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平衡反应促进鱼类性腺发育、分化和性逆转,决定了鱼类的性别,因此解析鱼类性别决定的分子调控机制能够为鱼类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渔业增产。mic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