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生态主体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社会呼唤主体存在形态的转型与变革。工业文明社会的发展在引发生态危机的同时使人的主体性也发生异化,而人的主体性的异化的结果又进一步使全球生态危机走向恶化。其中,人的主体性的异化在表征形式上体现为主体与自然的对立、主体与社会的割裂以及主体与自我的支离,在存在形态上表现为对立性主体、占有性主体和单子性主体。人的主体性的异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生态性主体存在。这种反生态性主体存在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体性根源。因此,在新的文明形式与文明发展的背景下,人类亟需重新探讨如何克服工业文明与人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走出人的主体性的异化的困境,这不仅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阐释了生态危机产生的主体性根源,论证了生态主体生成的合理性,表明生态主体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追求,并基于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新的理解和阐释,从生态主体的基本内涵、特性和价值理念等方面对生态主体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最后对生态主体的目标实现路径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本研究认为,生态危机的产生是人为作用的产物,是工业文明对人的主体性的异化的结果,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人。人的主体性的异化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体性根源,并不意味着只有消解人的主体性,才能化解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文明。相反,消解人的主体性只会进一步凸显和异化人的主体性。因此,化解生态危机和摆脱人的主体性的异化的困境仍然需要回到主体本身,使主体存在形态与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相统一。生态主体便是指向未来主体存在形态的新探索,是主体存在形态的未来指向,也是主体由单向生存走向生态优存,由传统主体走向生态主体的必然结果,具有价值、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的合理性。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是以化解生态危机和实现生态文明为导向,以培养生态主体为目标,以促进人的主体性的生态化发展为核心,形成主体与自身、主体与社会以及主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表明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指向在于培养生态主体。生态主体是走向生态文明时代主体发展的新形态,是具有关怀品质的共生性主体和尊重自然规律的能动性主体,以及追求和谐共生的关系性主体的统一,体现了生态文明时代对人的发展要求在于实践创造生态文明的主体存在形态,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等基本特性。总而言之,生态主体是基于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对主体未来发展形态的深刻思考,也是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对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创新和发展。生态主体的形成和培养,关键要依靠教育,尤其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唤醒和实现。而生态主体的目标实现和路径探索不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它可以从我国全面落实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中加以把握和生成。通过对国际生态学校项目指南(中国)与生态文明教育纪实的系统分析,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整体概况,而且能够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典型做法和丰富案例,进而为培养生态主体提供实践依据。具体而言,生态文明教育要从更新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主体认同;创生生态主体文化,丰富生态主体体验;挖掘生态主体资源,建构生态主体教育;提升教师生态素养,推进生态主体培育;落实深层生态实践,建立全学校模式等方面加以唤醒和实现。
其他文献
米尔顿镇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多伦多地区西北边界,社区人口逾10万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各类需求的日益增长,需要更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对此,安省基建公司连同安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塑料家族中的新成员不断出现,各种新功能的塑料陆续面世,塑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国内外无论是工程塑料还是民用塑料制品,发展都十分迅速,出现
目前,全国铁路正以确保大提速安全为重点,实施提速基础工程改造。第六次大提速将开行时速为200km的列车。
全球数字人文浪潮的兴起与深度嵌入为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提供了创新契机与技术支撑。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机遇,理性反思挑战与希望,重构体系内涵与思路,创新路径与方法成为当
本制品为控制结晶人工合成微晶玻璃,经研磨抛光加工而制成,其结构致密均匀、抗冲击、耐磨和耐腐蚀等性能优良,外观平滑光亮,纹理清晰,颜色美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造出众
技术简介和预期技术指标:我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中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如花生饼粕、大豆饼粕、芝麻饼粕等。目前大都作饲料使用,蛋白质利用率低、卫生条件差,经
山东半岛上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沿海城市之间拟建轻轨交通网络,目前该规划正在进行可行性调研。该规划如实现,将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轻轨交通网。
从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DMIS(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及通信网等建设方面,阐述了我国铁路信息建设和应用
分析了运输装备高新技术在铁路运输业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减免铁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税收、建立铁路高新技术装备采购专项基金、加强信息管理、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辽宁省考察时指出,在保持快速的合理的速度的前提下,深化改革,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