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花的概念隐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类为了理解事物和认识周围世界而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其本质在于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是将具体的、熟悉的概念域映射到陌生的、抽象的目标域来实现人类对新事物的概念化。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语言中。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说话方式还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人类大部分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因此,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并同人类的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隐喻与诗歌密切相关,可以说,诗歌是隐喻的重要载体。而唐诗作为诗词乃至中国文学的巅峰,其中不乏有隐喻的身影。由于当时朝廷的提倡和支持,赏花在唐代社会广泛流行。这一风俗不仅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唐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李白的《清平调》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名篇佳作更是家喻户晓。他们笔下有关花的唐诗具有丰富的隐喻式语言,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分析提供了理想的语料,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关照下,对唐诗中的牡丹隐喻、梨花隐喻和菊花隐喻进行分类研究,从而证明隐喻是普遍存在于诗歌中的,并且这些隐喻反映出唐朝乃至中国的古典文化。本文首先回顾了之前关于唐诗中花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花在唐诗中的研究价值。然后详细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提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第四章是本文的主题部分,详细分析了牡丹隐喻、梨花隐喻和菊花隐喻,发现花隐喻大多以花作为始源域,人或其他事物作为目的域。花的外表,特性,生长环境等等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上,形成了花隐喻的映射机制,比如本文中所涉及的美女是牡丹,忧伤是梨花以及愿望是菊花。本文着眼于唐诗中花隐喻的理解和工作机制的同时,发现唐诗中的花隐喻不仅植根于诗人自身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也同样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作者通过对唐诗中花隐喻的历史背景及其独特意蕴的进一步分析,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当时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揭示出唐诗中的花隐喻如何建构起丰盈的中国文化。
其他文献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运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的专著,历来研究者颇多。但第一个对《说文》进行研究的是唐代的李阳冰,其后小徐(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和大徐(宋初
本文从音变造词的角度出发,考察了40组粤方言韵尾交替词。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具体用法和表现,对粤方言中这一现象的性质和词义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
新世纪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个被称为“语言生活派”的学术团体,该团体重视语言资源和语言功能的保护与开发,重视语言生活的观察与研究,重视语言生活的健康与和谐,李宇明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而农村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河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城镇化
双及物结构是人类语言具有的普遍现象。双及物结构是一种句法结构,它涉及了三个论元,即施事、与事和受事。双及物结构在语义上涉及“受事在施事和与事之间的转移”,即在此结
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以节译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A Corpus-basedStudy为例,研究学术著作的文体特点和翻译策略。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学术翻译的现状以及文体
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别分析了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但农户最终加入合作社
近些年,中国的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演唱方法上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后约定俗成的美声、民族、通俗风格三种唱法的界限,在创作、表演形式、欣赏等方面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模糊限制语主要包括两种: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 语。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体现出其语用功能,其中包括改变话语的真值,使话语
本文结合传统语言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从常用的人体眼部词汇入手,研究其隐喻投射方式和投射域;以辐射式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人体眼部词汇的认知网络结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