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西侧活动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最前缘部位,是地壳运动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的区域。复杂的地质环境,孕育了区内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西侧地区开展了遥感影像(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资料)分析,和活动断裂及滑坡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对研究区的活动断裂第四纪运动特征(错断微地貌证据和活动年代)进行研究,并对该区域滑坡的发育规律、活动断裂对滑坡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滑坡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嘉黎断裂为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该断裂为北西西向的右旋走滑断裂,表现出较强的第四纪活动性,且断裂在不同的构造位置其活动性具有明显差异性:嘉黎断裂北西段活动性最强,南西段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中段的活动性最弱。(2)林芝-东久断裂也是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该断裂为北东向的左旋走滑兼逆冲断裂,表现出较强的第四纪活动性,该断裂不同部位的断层性质具有差异性,米林-东久段以左旋走滑为主,拉月-排龙段以逆冲为主。(3)研究区的滑坡类型包括岩质滑坡和土质滑坡,以土质滑坡为主,其中岩质滑坡个25,占滑坡总数的29.8%,土质滑坡个59,占滑坡总数的71.2%。在空间上,岩质滑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拉月村至通麦附近;土质滑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索通至通麦和南部的东久至鲁朗区域。(4)研究区滑坡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活动断裂,并与断裂性质、断裂交汇区有关。林芝-东久断裂带上滑坡发育数量比嘉黎断裂带上滑坡发育数量要多,主要由于林芝-东久断裂为左旋走滑兼逆冲断裂。拉月-排龙逆冲断裂上的滑坡数量要远远多于米林-东久左旋走滑断裂,表明逆冲断裂更容易引发滑坡地质灾害。拉月-排龙断裂带上的滑坡分布具有“上盘效应”,上盘滑坡数量明显比下盘多。在通麦附近嘉黎断裂和林芝-东久断裂的结合交汇部位发育的滑坡数量明显要多于嘉黎断裂其他地区,表明在断裂的交汇部位更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5)通过典型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滑动过程的分析,认为研究区滑坡是在历史地震、活动断裂、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中活动构造是主控因素。两种类型滑坡的成因机制也具有一定差异性:岩质滑坡主要受构造控制,由于活动断裂对附近山体的共同挤压和抬升,导致山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破坏岩体结构,加上历史地震的累积叠加破坏作用,最终导致岩质滑坡的形成;研究区土质滑坡的爆发时间基本集中在雨季,降雨对于土质滑坡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由于其优越的建筑特性、卓越的结构特性和适宜的经济性,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场、展览会场、火(汽)车站等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由于膜结构轻质大跨的特性,使得膜结构对外荷载的作用十分敏感,易发生较大的振动变形,而在膜结构使用过程中这种较大的振动变形是应该尽量避免的,但目前关于膜结构的设计理论还处于逐渐积累完善阶段。本文研究鞍形膜结构在冰雹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膜结构设计理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区内重要的油气集中产地,同时也是多种沉积型矿床的潜力区。前人开展了大量勘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较多的成果资料。但研究区域较小且主要位于油气田附近,其他地区多空白。本次论文研究区域位于四川南部乐山市马边县、沐川县境内,前人对该区研究程度较低,可追溯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但之后较长时间研究空白,后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本文依托“四川乌蒙山区1∶5万马边县、沐川县、靛兰坝、新市镇4幅
洞子沟铅锌矿床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区域主要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总厚度大于10km。矿体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第三岩性段的角砾状白云岩中,其所在的桑木场铅锌矿化带长约4km,宽约1km,在4.5km~2的范围内,零星出露铅锌矿点和含铅的重晶石脉;研究区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
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计划的号召,西部地区相继涌现出大量铁路、公路、水利、矿山、工民建筑等重大基础工程,由于西部高寒山区所特有的地质、水文以及自然条件,将会导致这些待建或已建成的重大工程承受反复冻融作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遭遇由于冻融所引起的灾害问题。由于寒区岩体中都含有宏微观裂隙或节理,冻融作用一方面导致裂隙中水发生水冰相变产生冻胀力,从而驱动原生裂隙扩展;另一方面,冰
本文通过对西藏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K2z)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对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地层外来岩块特征以及宗卓组地层的分布,沉积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宗卓组为一套浅海陆棚相沉积地层,主要岩性为页岩、泥岩、砂岩及中-薄层灰岩。并以灰岩为标志层将宗卓组分为宗卓组一段(K2z~1)和宗卓组二段(K2z~2)。宗卓组岩块形成构造背景为早白垩世印度板块开始向北俯冲下插于欧亚板块之下,
汶马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盆地西侧丘陵区向川西北龙门山、青藏高原东缘的梯形过渡带,其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且汶马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已产生了大量地质灾害。本文在搜集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斜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斜坡地质灾害,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斜坡地质灾害进行危
为揭示近20年来川中丘陵典型防护林发育与演变状况,于2012年9月对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采用固定样地法开展研究工作,研究中完成了对该流域固定样地的调查,包括物种组成、多度、频度、盖度、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子等数据。以两期数据对比法(时间序列法),探讨了二十年来川中丘陵区典型防护林的植被动态规律以及其生态功能变化趋势,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论文在Arc GIS9.3平台上编制出官司河流域近年来10年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级功能材料,与石墨烯比较,氧化石墨烯具有更加良好的亲水性。目前,关于氧化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泥砂浆,已有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能显著提升水泥砂浆强度与改善水泥砂浆的韧性,而关于改善混凝土韧性的研究是混凝土性能研究中较重要环节之一。按照混凝土现存的规范及其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水泥胶砂过渡计算混凝土,并且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氧化石墨烯混凝土,现行的规范及其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西南地区机场建设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西南地区大部分为山区,机场建设一般都具有高填方、高地震烈度、复杂的场区地质条件等特点。怒江机场场址地处我国云南地区,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受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机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特殊问题。机场北端场区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大部分可以通过自然放坡确保边坡稳定性。场区南端地形陡峻,场区斜坡坡度一般35°~
景谷地区地处思茅盆地西北角,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前人对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存在多种观点。本文通过在野外进行实测剖面、采集样品,在室内进行鉴定分析、绘制图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该地区早白垩世的沉积相标志入手,对早白垩世景星组和南新组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研究,这对于探寻该地区潜在矿产以及恢复三江特提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岩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