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模拟降水的响应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最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将直接决定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程度。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对气温和降水等环境的变化响应敏感,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确定未来降水变化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应方式。本研究利用野外控制性模拟降水试验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降水梯度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和土壤真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有4个不同降水处理梯度,分别为减少50%自然降水、自然降水、增加50%自然降水和增加100%自然降水,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在每个模拟降水处理下,采用五点取样法用内径7 cm的土钻采集0~10 cm土壤,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主要结果如下:(1)模拟降水处理改变了土壤细菌优势群落结构的丰富度以及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指数。细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降水处理梯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降水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降水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降水增加先增加后下降(P<0.05)。放线菌门的放线菌纲、酸杆菌门酸杆菌纲和厚壁菌门下的杆菌纲是揭示荒漠草原降水变化下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细菌类群。(2)模拟降水处理改变了土壤真菌优势群落的丰富度以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真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随着降水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着降水梯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担子菌门下的双生担子菌属、毛孢子菌属以及球囊菌门下的球囊菌纲是揭示荒漠草原降水变化下引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真菌类群。(3)模拟降水处理下,降水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细菌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真菌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土壤理化性质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造成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全磷含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pH值。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土壤呼吸是土壤碳排放的重要环节。全球增温背景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的排放,对于精确核算地区碳收支至关主要。本文采用开顶增温室(Open-Top Chamber,OTC)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模拟增温,研究气温升高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月变化、昼夜变化规律的影响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运用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研究蒙古栎次生林的直径分布特征;采用Weibull分布、Gamma分布、Logistic分布和Normal分布4种分布函数对蒙古栎次生林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拟合检验,选出最适合描述蒙古栎次生林直径分布的分布函数;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曲线等,分析了蒙古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动态变化,并采用点格局方法
为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探究两种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酶含量的差异,建立脂肪代谢与肉品质的联系。并通过人工驱赶增加舍饲羊的运动量,探究运动对脂肪代谢及肉品质的影
沙柳作为中国西北特有的沙生灌木,是防风固沙、适应贫瘠土地、维持沙区生态系统稳定的优良树种。CCD基因家族是通过控制独脚金内酯的合成来抑制侧枝的形成,因此本研究选取分枝发育类型多样的沙柳为研究材料,挖掘沙柳的CCD基因家族资源,开展其基因功能的前期研究。对于未来沙柳的分子育种以及潜在价值的应用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沙柳中克隆获得SpsCCD7、SpsCCD8基因,并对其进行
2017年发生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5.2”森林大火过火面积高达11500hm2,属于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火烧迹地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该地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生态功能,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林火干扰后的植被恢复、群落演替情况备受关注。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难以研究较大空间范围火烧迹地植被群落长期演替动态,本文通过使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 DIS PRO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不仅存在水土流失,而且风蚀和旱地荒漠化也十分严重,由于不合理的耕作、过度放牧等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严重。本研究以武川县典型人工林(油松纯林、沙棘纯林、柠条纯林、油松+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油松+柠条+山杏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2软件,研究武川县不同林龄、郁闭度阶段纯林和混交林的林地空间分布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其适宜性评价,比较不同人工林造林适宜性的差异性
本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群落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兴安岭森林群落结构的发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利用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和群落谱系结构,结合气候因子和人为干扰的响应规律,进一步揭示大兴安岭植物群落构建过程及其影响因子,解释大兴安岭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气候对大兴安岭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群落构建方式的影响:在植物物种多样性方面,物种种数表现为:南部>中部>北部,大兴安岭的北部、
湿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作用经常比作是人的“肾”,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甲烷(CH4)是重要的增温气体,研究甲烷浓度及其环境控制机制对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进行实验,利用LGR的快速甲烷分析仪(FMA)测定了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距地面40cm处的CH4浓度和水汽浓度,对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空气CH4浓度的昼夜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并
为了快速、高效的掌握放牧羊群的采食强度的时空分布,本文提出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设计定位项圈和数据采集系统,获得放牧羊只的轨迹数据信息,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对采食强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通过网格分析法与缓冲区分析法确定不同位置和不同放牧时间的羊只采食强度的时空分布,旨在通过采食强度的时空分布获得羊只的牧
为了对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该林场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现地调查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2016-2018年林地变更资料,分析林场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相应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结果表明:(1)林场包括水源保护、生态旅游、用材林3个经营区,有林地面积54940.9 hm2,灌木林面积5887.8 hm2,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