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P1在角膜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锥角膜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角膜致盲疾病,表现为中央角膜进行性变薄和突出,导致视力受损。胶原的异常降解是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之一。胶原蛋白含量、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角膜结构缺失,进而引发圆锥角膜。鉴于此,探讨角膜中胶原蛋白代谢的调节机制对揭示圆锥角膜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AQP1是最早发现的AQPs家族成员,参与白内障、青光眼等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AQP1在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推测AQP1可能参与了圆锥角膜的发生发展,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siRNA、过表达和药物处理调节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AQP1的表达,分析AQP1对角膜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AQP1在圆锥角膜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圆锥角膜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并为临床诊疗提供潜在靶点。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人角膜成纤维细胞及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AQPs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AQP1、AQP3、AQP4、AQP5和AQP11在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AQP1的表达量最高,且在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表明AQP1基因可能在圆锥角膜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与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相比,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胶原合成基因(COL1A2,COL3A1,COL5A3、COL6A1)、胶原修饰酶基因(P4HA、P4HB、PLOD2和PLOD3)、胶原交联酶基因(LOX1、2、4)的表达显著降低,而胶原降解酶基因(MMP1、MMP2、MMP3、MMP9)的表达显著升高,表明与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相比,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胶原的合成和修饰降低,降解增加。
  (3)构建AQP1基因的siRNA干扰片段和过表达载体,转染角膜成纤维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检测胶原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siRNA沉默AQP1后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I、III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均增加,总胶原蛋白含量增加。此外,其他胶原合成基因(COL5A3、COL6A1)、胶原修饰酶基因和TIMPs的表达上调,MMP3的表达下调。在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中沉默AQP1后胶原含量及胶原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上述变化趋势一致,而过表达AQP1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干扰AQP1后的变化趋势相反。上述结果表明,AQP1与角膜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的代谢密切相关,抑制AQP1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强角膜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和修饰,降低胶原蛋白的降解。
  (4)分别采用DCFH-DA探针法、分光光度法及qPCR检测干扰AQP1后角膜成纤维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沉默AQP1后,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内ROS水平和氧化损伤标志物MDA的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的表达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表明AQP1通过转运H2O2参与角膜成纤维细胞中氧化应激反应。
  (5)siRNA干扰AQP1后,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TGFB(1-3)及其下游信号途径关键因子Smad2/3、STAT3的表达增加;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过表达AQP1后TGF-β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AQP1可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调节角膜成纤维细胞中胶原的合成和降解。
  (6)采用乙酰唑胺(AZ)处理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检测胶原代谢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AZ处理后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中AQP1表达降低,胶原合成和修饰相关基因表达升高,降解基因表达降低,胶原蛋白含量升高;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TGF-β途径相关因子表达升高。结果表明,AQP1可通过转运H2O2提高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并通过抑制TGF-β途径导致胶原合成和降解失衡,进而在圆锥角膜病变中发挥作用,乙酰唑胺药物可作为AQP1抑制剂调节圆锥角膜细胞中的胶原代谢。
其他文献
本文以建立一类能够同时满足轮机模拟器对仿真速度与仿真精度要求的船用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为课题中心内容,重点研究了船用大型压气机质量流量与等熵效率的建模方法以及发动机平均值模型无法预测缸内压力的解决方法,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对轮机模拟器中主机仿真系统的开发流程与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总结,对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完成了理论向实践的转换。  压气机模型对于
空间对接技术一直是航天界研究的主要课题,其中的六自由度对接综合试验台是空间对接技术的关键之一.该文以中国目前正在攻关的"921-3"国家载人航天计划重点项目"空间对接机构半实物仿真综合试验台数字化建模仿真分析"中的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研究.首先对空间对接技术中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及相应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结合该课题组承担的实际工程
PET-CT实现了功能成像和解剖显像同机融合,可精确提供靶器官的功能和解剖双重信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之一,尤其在肿瘤分期、疗效评估、良恶性鉴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PET-CT检查流程中,受检者因注射放射性示踪剂会对其本人及其接触者产生辐射危害。18F-FDG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正电子示踪剂,在PET-CT显像中食管癌患者占很大比例,目前对该类患者及相关人群所受的辐射剂量研究尚未见诸报
学位
农业水土工程中存在大量的闸门、大坝、桥梁等建筑物,其结构系统以梁板为基础性元素。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到荷载作用、材料老化、环境侵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梁板元素不可避免会产生损伤。梁和板的损伤会破坏结构系统的完整性,降低结构系统性能,甚至可能引发灾害性事故。因此,梁、板构件的损伤识别对维护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结构损伤检测在工程分析中具有反问题属性,需要融合结构、力学、信号处理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处理,
红构仁富含营养物质,其中红松仁油占68﹪左右.该文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萃取技术萃取红松仁油,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1.研究了利用超临CO萃取技术萃取红松仁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影响油得率的因素,确定了萃取时间为180min、物料破碎方式为压片破碎,找出了体系的转变压力约在30MPa左右,确定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为影响油得率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研究确定了萃取过程的
学位
该文的和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SEA研究进展,环境指标体系的发展及国内外对SEA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首先论述了SEA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概念,又对SEA的指标进行了分类,然后对PSR、DSR、PSIR、DPSIR四个指标体系概念模型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该文的重点.首先确立了SEA指标体系建立的五个指导思想和建立的六个原则,然后提出了建立SEA指标体系的六步程序,即背景调查、战略分析、环境问题界
该文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纳米粒子粉末,利用XRD、UV-VIS对其结构、粒径等性质进行了表征,以庚烷为代表,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制得的TiO纳米粉末在CH(0.1﹪)-O(20﹪)-N-TiO体系中的光催化活性,并依此优化了制备条件.以优化了制备条件的溶胶为基础,以玻璃为载体,利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TiO纳米粒子薄膜,利用XRD、TEM、XPS、SEM等各种现代化测量手段对
学位
该文分析了棕壤、红壤和砖红壤的基本性状、粘土矿物组成,用返滴定法和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与恒电荷土壤的电荷特征、Cu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恒电荷土壤和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电荷特征与重金属吸附-解吸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土壤管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资料和依据.
该课题为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法净化低浓度SO废气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菌种的筛选与驯化、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的确定、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净化SO的性能以及固定化微生物小球性能改进的研究. 实验表明,利用从自然界中筛选出的菌种制作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对低浓度SO废气有良好的净化性能.在最适条件下,SO废气的浓度低于5000mg/m时,其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0﹪以上.对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进行改
在该文中,通过探讨土壤CO运移与CO地-气交换作用的过程,在多孔介质流体力学、碳酸盐岩风化和多组分分子扩散理论的基础上,用流体动力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开放岩溶体系中土壤CO运移的数学模型.选取合适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然后对模型进行离散.编写土壤CO运移的程序,借助计算机对土壤CO的运移、CO的地-气交换作用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