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的负效应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工具也越来越向高科技进化,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腾讯微信平台的迅速普及。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微信就已经取代了微博自媒体的主导地位,演变成了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微信有着诸多的正面传播效应:朋友圈里的共识所加强的共同文化观念与立场;共同关注的社会、人生问题相互传播;对朋友的信任及时广泛地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形成的对传播的信息的信任等等。正是由于微信这一系列的正面传播效应使得其在便利朋友之间分享信息的同时,一旦出现了负的传播内容则更容易产生负面效应,使微信不可避免地成为道德恐慌事件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并由此造成社会上广泛的道德恐慌。如果任其发展和传播,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不容忽视。本文以微信传播的一种负效应“道德恐慌”研究作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微信传播道德恐慌的经典案例来分析微信传播如何会形成负效应;微信传播引发道德恐慌的一般发生发展过程,即道德恐慌如何被控制以及它最终的消退过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会给整个社会、给民众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进而分析产生微信道德恐慌的原因、微信传播道德恐慌信息中扮演的角色;最后为微信平台的运作管理、自身建设以及担负的责任提供一个参考的视角,也为传媒引起道德恐慌现象的探索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并由此提出一系列解决微信传播道德恐慌的办法,以期为增强微信传播的正效应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在社会上比较常见,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在市场中也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根
<正>1.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认识(1)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
会议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的一个结论再次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还未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统计数据表明,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仍比一般人更易
<正> 深圳市侨商会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2002年3月29日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宗旨是”为会员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服务主要对象是在深圳投资的
曹保平根据瓜一多小说《太阳黑子》改编而来的电影《烈日灼心》自2015年6月上映以来,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部电影也延续了曹保平导演一直以来的影像风格和对人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封装工艺进行研究,建立金属外壳封装热应力仿真模型。在典型的弹塑性力学模拟理论的基础上,将金属塑性行为引入到该外壳封装热应力模拟计算中,对比了
<正>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生却收获甚微;学生很努力学习语文知识,但在能力的提升上却收获不大;许多语言文学的知识、思想,由于说不清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指向。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了探讨和研究。文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