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认知补充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现在对翻译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和彻底,对翻译的研究也重新达到了一个高度。各种翻译理论和模式的提出,大大方便了翻译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同样,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理论和经验也丰富和完善了翻译理论。而语境理论的提出使得翻译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语境研究的发展,语境与翻译的关系也逐渐明朗化,可以说语境在翻译中扮演着一个极度重要的角色。而语境的概念过于广泛,它包括了所有影响文本理解的一切可能的因素:语言、非语言的因素等等。而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切实参予了到了译者的翻译工作中,只有部分语境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本文采用勒代雷在其著作?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中的认知补充这一概念并将针对翻译过程中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在认知层次方面的差异及不对等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语境的简单概括,探讨本文所提出的认知补充与传统语境的差别,以及认知补充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并举例讨论分析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的认知补充不对等情况、造成不对等的原因、译者在面对分别来自作者和读者的不对等压力时如何能动的化解困难和译者在化解不对等的过程中遇到的其他不可逆转的客观因素时,译者又该怎么处理,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其他文献
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交往双方的沟通活动,更是一种生产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活动,具有创新价值。重视人际交往的创新价值,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具感召力、创造力、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模式逐渐在大众视野显现,而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交通领域的代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享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前景。笔者试以共享单车为例,分析其
“Malapropism”一词由“malapropos”发展而来,是法语词源,后者在法语中的字面意思为“不适当的(地)”。起初,malapropism作为一种写作技巧被许多文学家运用在他们的作品中
中文夹杂外文是一个新兴研究课题。本研究面向中国八个省份,调研广播频道47个,记录分析了汉语中夹杂的外语的语源、种类,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并在详尽的数据统计和语法分析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青年员工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广大青年价值观,这对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是
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表界面活性和润湿性能,近年来已引起各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非离子型的分子结构,对结构
张行孚出生于晚清时期,研究《说文》颇有见地。目前,学术界关于张行孚的说文学研究并不多见,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张行孚的《说
燃煤电站锅炉是我国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排放源。NOx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目前大部分燃煤发电锅炉,需要进行脱硝改造,将NOx排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跳出了语言学研究的藩篱。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操纵引起众多翻译学者的关注,翻译研究的“操纵学派”应运而生。该学派的代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用近代山东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该书大约成书于清朝初年。本文选择该书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它反映了近代汉语后期的语言发展变化状况,且带有鲜明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