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区复垦人工植被的数量生态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朔露天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西省北部的朔州市平鲁区境内,与号称黄土高原“黑三角”的世界特大型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相邻,是一个对环境改变反应敏感、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属黄土丘陵——强烈侵蚀生态脆弱系统。 本文以安太堡矿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数量分析方法对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首先,应用TWINSPAN分类、DCA、CCA和DCCA等方法,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了在恢复生态及重建环境过程中各植物群落类型、结构及分布格局。结果如下:用TWINSPAN进行的数量分类,共划分出12个群落类型,分类矩阵图明显反映出演替时间与土壤含水量两个环境梯度。DCA排序结果表明,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也逐渐增加,且不同植物群落在排序图上有各自的分布范围。植物群落优势种的DCA排序格局图与植物群落类型的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DCCA排序大大提高了种与环境的相关性,更有利于排序轴生态意义的解释,但其二维排序图与DCA相比更加紧凑、集中、群落类型间的界线变得更加模糊,因而如果同分类方法结合使用,DCA在样地和物种排序上效果好于DCCA和CCA。 其次,运用模糊数学排序对样地的环境因子和植被数据进行了直接梯度分析,结合TWINSPAN分类结果,与DCCA相比较,模糊数学排序直观地得出了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其分辩率较高。结果如下: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N、P、K和Zn的含量逐渐增高。而土壤pH值、电导率及Cu、M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显,说明这几个环境因子不会成为制约各群落向顶极群落演替的因素。主要优势种在排序图上的分布都有其特定的分布中心和范围,且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种间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由它所占优势所形成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相吻合,但不完全相同。 最后,根据主要优势种在不同演替阶段各群落中所占重要值的大小,分析了矿区人工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如下:将安太堡矿的植物群落演替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复垦初期(1~3a),物种组成较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群落层次分化不明显;第二阶段即复垦中期(4~6a),物种组成较丰富,群落结构已基本定型,在层次上有了良好的分化;第三限段即复垦后期(7~9a),物种组成较稳定,植被发育逐渐成熟,有些群落总盖度达到了95%以上,具有缓冲外界干扰的能力。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植被的恢复使土壤基质得到了改善,这种改善是植被恢复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破坏地区的生态恢复和人工植被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1999~2000年间中国力学学会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团结全国广大的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学术交流、组织建设、科学技术普及、继续教育、期刊出版、加强国际交往等各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
该文主要研究中国旅游网站的发展态势和空间分布态势两个方面,利用掌握的资料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中国旅游网站的发展和空间态势,并结合中国主要旅游景点网站出现的问题和中国旅
地理国情调查是对某一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调查并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李克强同志在2011年5月23日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地理国情
文章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北碚区的概况,阐述了泥石流和泥石流风险评价的概念.第二部分分析了山坡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水源和地形等条件,指出了山坡泥石流在分布上
影片《生死抉择》在全国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最近,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委、党委组织部门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县级以上党
21世纪中国将实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口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口现代化是中国人口学者基于中国的人口发展实践提出的
近几年,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问题:一方面是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寻找到合适工作,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困局.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难以招
风电站的宏观选址可为风电发展提供前期支持。本文针对风电选址的特点,以山东省为例,以传统选址分析方法为基础,基于GIS手段对风电宏观选址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探
前人对分布于莱州湾南岸平原上的古湖泊研究较少,仅限于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从历史地理角度概略地阐述了古湖泊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该区的古湖泊,处于海陆交互的复杂环境中
全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时空分析概述.主要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时空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