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分别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手术,对比两种方案术后快速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肿瘤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所有纳入研究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分别为腰方肌阻滞组(Q组)40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40例。两组受试者于全身麻醉实施前根据分组实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或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0.375%罗哌卡因双侧各20ml,共计40ml),后所有受试者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均予以“背景输注+单次剂量”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实时记录患者入室(T0)、切皮前即刻(T1)、切皮后1min(T2)、切皮后5 min(T3)、手术结束(T4)各时间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心率(Heart Rate,HR)等实时数据,后计算不同时间点各数据相关差值ΔMBP、ΔSpO2和ΔHR;记录手术麻醉总时长;统计术中各类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记录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总时间;记录各时段(术后2 h、4 h、8h、24 h、48 h,即:T5、T6、T7、T8、T9)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后舒芬太尼总使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及按压总次数;记录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满意度评分、术后额外镇痛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总计住院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结果:Q组术中舒芬太尼追加量明显少于T组(P<0.05)。Q组ΔMBPT2-T1、ΔHRT2-T1、ΔMBPT3-T1、ΔHRT3-T1明显小于T组(P<0.05)。Q组患者术后2 h、4 h、8 h、24 h、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患者(P<0.05)。Q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短于T组患者(P<0.05)。Q组术后满意度优于T组(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及ASA分级各项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MAP、SpO2、HR、手术时长、出入量及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等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ΔMBPT1-T0、ΔSpO2T1-T0、ΔHRT1-T0、ΔSpO2T2-T1、ΔSpO2T3-T1、ΔMBPT4-T1、ΔSpO2T4-T1、ΔHRT4-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内、术后第二个24h内PCIA舒芬使用总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额外镇痛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可减少腹腔镜妇科子宫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加快周转,更有利于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子宫手术值得于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