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对利率的人为控制,使利率更多的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从而达到资金最优配置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率的杠杠作用调节社会总产出;并且,利率的市场化也可以使利率能够准确反映金融资产风险收益率的大小。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端于1996年全国统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但是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中国的利率制度目前仍未放开对存贷基准利率的控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放开基准利率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存款基准利率放开的时机已经成熟,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地步。利率作为一种蕴含多种经济信息的变量,其实现市场化必然会从多个角度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同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中介目标,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也会从多个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正是应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问题。
  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完善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可以加强货币调控效率,是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所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简单的看成是对市场利率的放开,这个进程要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同时进行。这就要求不能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学习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利率市场化平稳过渡环境,减少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本文将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传导按照不同的影响渠道分为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首先,使用理论研究方法对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研究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各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影响。在政策建议方面,通过研究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相关经验,针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现状,推测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采用VAR模型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数据选用1998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月度数据。在模型建立上选取实际利率作为外生变量,通过估计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的现状。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理论推导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后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从最终的分析归纳以及实证结果来看,本文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存贷利差萎缩,严重依赖利差盈利模式的银行业将遭受极大的冲击。基于利率市场化会削弱信贷市场的原因,因此认为利率市场化会减弱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
  第二,利率市场化提高货币政策在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使得被压抑的存款利率得到释放,释放的利率会对资产收益率产生影响,会提高居民进入金融市场的热情,也会加深金融脱媒现象,完善中国的金融体制,加快货币政策的传导速率。
  第三,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在汇率传导渠道中的有效性具有增强作用。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效应使得利率在国际资本市场具备价值发现的功能,利率市场化后会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进而对汇率产生影响,并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第四,对比以往研究结果,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的有效性已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实证结果同时发现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渠道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时滞性,这可能是因为当前中国利率政策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造成的。不过根据实证结果,依然能够得到利率市场化会改善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的结论。
  根据所得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基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冲击,从保护储户的角度出发,建议中国尽快完成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其次,利率市场化会提高市场参与者对非信贷融资渠道的需求,这就要求中国应尽快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完善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的制度。建议政府尽快推出股票上市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提高公司上市效率。
  再次,基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协同关系,建议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应该协调处理两者市场化的程度,在保证中国内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利率市场化。
  最后,基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强化,为充分发挥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建议完善市场基准利率制度,使SHIOBR成长为中国的市场基准利率。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报纸
学位
报纸
期刊
报纸
会议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