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阳是第一个商业化红肉猕猴桃品种,但在不同地区栽培时果肉着色表现不稳定。红阳猕猴桃的内果皮在蕾期及开花期均为红色,谢花后3—5天内消失,幼果期完全变成绿色。在开花后68天,武汉与苍溪不同海拔栽培的红阳猕猴桃内果皮花青素含量出现显著差异,而果肉红色的肉眼可见差异大约出现在花后80天左右。武汉栽培的红阳花青素积累极为缓慢,在几个月内几乎没有变化。苍溪栽培的未套袋红阳果实花青素积累(浓度)规律是,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低海拔中果肉着色还略有降低。套袋处理只对中、高海拔的果实花青素积累有影响,表现为前期促进,后期抑制。类胡萝卜素积累规律不明朗。叶绿素a在中果皮、内果皮中变化不大,但叶绿素b含量逐渐降低。
偏相关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也与昼夜温差积累(Td)、大于25℃积温(T25)成负相关(α=0.05)。本实验条件下,光照参数(平均光照强度及平均光照强度积累)对于红阳着色影响不大。
不同栽培区红阳着色不稳定的分子机理探讨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以武汉栽培的红阳猕猴桃内果皮为driver,以四川苍溪为tester,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四川苍溪和武汉栽培的红阳猕猴桃抑制差减杂交正向文库,随机挑取cDNA克隆送测,成功测序344条。经过序列拼接及载体去除,共得到242条有效ESTs,其中包括38个contigs及204条singletons。注释成功194条。EST主要分布在200bp至500bp。
另一方面,从cDNA文库所测克隆中得到一个花青素途径的结构基因AcF3H,其cDNA序列长1369bp(登录号:FJ542819),CDS区为1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的多肽。与拟南芥、葡萄及龙胆已知F3H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十分保守。通过RT-PCR。技术对苍溪栽培的不同发育时期红阳猕猴桃果实F3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果肉转色前该基因表达量较高,而转色初期,表达量降低,此后随着果实着色加深,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花后82天表达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