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最为直接的途径之一,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三十年来经历了年流量从4400万美元的起步到161亿美元的飞速增长。
国际经济学领域传统意义上较一致地认为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是基于所拥有的某种垄断优势,而对发展中国家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基础解释则不尽相同。英国经济学家拉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研究印度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情况,提出技术地方化理论,成为后人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分析框架和范式之一。
本文选取中国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沿用拉奥的研究框架,采用实证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中国21家制造企业140起对外直接投资案例,通过分析其初期技术来源,生产制造过程中后续技术变革和创新,以及海外投资中的技术转移和获取情况,发现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定的技术优势在于,广泛存在的内部研发体系和研发投入,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模仿和二次创新,以及环境适应性很强的本地化技术。这些特定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资本。
同时,本文的分析过程也是验证拉奥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力和适用性的过程。结论认为,拉奥关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地方化的理论基本可以解释中国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解释中国制造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的行为。动态来看,随着投资带米的技术扩散会使得已有的技术优势不再是具有特定优势的资产,因此,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中国的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技术的再生产,而无论是对于宏观政府政策还是对于微观企业主体来说,都应当对积极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