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片血清药物化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 : 32次 | 上传用户:jinr0op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三七(Radix Notoginseng)和冰片(Borneolum Syntheticum)三味中药制成的现代中药制剂,收载于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复方丹参片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广泛用来治疗心肌梗死和冠心病。临床上,关于复方丹参片改善心脏功能的机制可谓是众说纷纭,包括降低血中脂质、抑制血栓形成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能够系统地阐释复方丹参片的作用机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复方丹参片中化学成分众多,但并非所有的成分都是有效成分。在药效物质基础不够明确的情况下,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确实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本文旨在揭示复方丹参片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下继续深入研究其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众所周知,中药复方是在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的条件下,通过多组分作用在多靶点,融拮抗、补充、整合、调节等多种功效于一体而起到治疗作用。由此可见,中药复方的药效作用十分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所以,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应从整体入手。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都十分注重整体的研究,这与中医的整体观思维不谋而合:血清药物化学方法通过分析给药后血清中的药物移行成分,研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用以阐明药物的整体体内过程;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内源性代谢物群的改变,判别机体代谢网络所处的状态,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在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两大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分析方法,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对复方丹参片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血清药物化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检测复方丹参片的入血成分和代谢产物,即通过比较给药前后大鼠的代谢指纹图谱,寻找并鉴定给药后血清中新出现的化学成分。2)在代谢组学理论指导下,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鉴定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即通过比较造模前后大鼠的代谢指纹图谱,寻找并鉴定造模后呈现特征性改变的内源性代谢物。3)在心肌缺血模型代谢组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常见五种常见西药(异硝酸山梨酯,普奈洛尔,维拉帕米,卡托普利,曲美他嗪)与中药(复方丹参片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通过中西药对比的方式,初步阐释了复方丹参片及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酚酸B)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在给药大鼠血清中检测到复方丹参片的14个原型成分和8个代谢产物,其中丹参醛、丹参新醌B、丹参素的糖结合物(M1)和丹参新醌B的甲基化产物(M8)等是利用LC-MS方法首次在大鼠体内检测到;在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发现并最终鉴定了与疾病相关的22生物标志物,其中7个标志物同时出现在嘌呤代谢途径中,提示我们嘌呤代谢是心肌缺血后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中西药对比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不同于任何一种西药具有其独特的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而丹参酮ⅡA和丹参酚酸B分别具有调节钙离子通道和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超滤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啤酒中的类黑精,并采用ABTS自由基阳离子清除活性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超滤组分(>10 ku)得率和类黑精含量低,抗
迄今为止建设的高等级公路绝大部分采用的是沥青路面。但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大量的优质集料已经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给集料的开采和供应带来
图书资料不但可以给人类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还能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宽松的学习氛围。现如今,我国对科研机构信息化建设事业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开始重视图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驱动力进行转变。新的"常态"必然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新的挑战,以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与此同
在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成为新闻界应对时代变迁的重要措施。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数据新闻通过利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使这些数据信息得以简单且清晰的展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以往习惯于复制或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或中职的教学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不接轨,企业需要职业能力很强的人才,当然职业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布线也进入到了综合布线技术时代。文章对网络综合布线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为改良不同壳色品系菲律宾蛤仔的表型性状,于2011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第二代奶牛蛤和第四代海洋橙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个品系间的双列杂交。试验由奶牛蛤自繁组、海洋橙自繁组
目的: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和信号转导密切相关。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