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加氢废Mo-Fe2O3/Al2O3催化剂中Mo回收工艺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稀有金属。本研究以含油废Mo-Fe2O3/Al2O3煤焦油加氢催化剂为原料,采用Na2CO3焙烧-水浸法对废催化剂中的Mo进行回收,并对回收工艺进行优化。首先,对废催化剂脱油过程的溶剂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正己烷、乙醇、乙腈、二硫化碳、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石油醚、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等9种溶剂在索式抽提脱油、超声辅助脱油和直接搅拌脱油三种方法下脱油效果的对比,筛选出适宜的脱油工艺为:乙酸乙酯为溶剂的超声辅助脱油。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单因素法对废催化剂中Mo回收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焙烧温度、Na2CO3/样品质量比和焙烧时间三个对废催化剂中Mo回收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实验得出这三个操作变量与Mo回收率关系曲线。结合XRD对回收过程中的熔融产物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上述三个因素对Mo回收率影响可能原因。此外,结合FT-IR分析得出适宜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700℃、Na2CO3/样品质量比2.0和焙烧时间80 min。综合以上实验条件,Mo回收率可达90.79%。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法对废催化剂中Mo回收工艺进一步优化,建立响应面分析的中心复合设计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一个二阶方程,方差分析表明模型有效。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771.2℃、Na2CO3/样品质量比2.09和焙烧时间93.56 min,在该条件下,理论上Mo的回收率可达92.58%。在该条件下又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Mo回收率为92.19%,相对偏差仅为0.42%<2%,进一步证实模型的有效性。采用ICP-AES分别对响应面实验的第十组实验(Mo回收率最低)和验证实验(较优条件下)得到的浸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的浸取液中Si的浓度均较低,分别为0.120 g·L-1和0.107 g·L-1,可得出结论,Si对后续浸取的影响是可忽略的。同时,运用XRD对较优条件下浸取后残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残渣中主要存在的相为Ca CO3、Ca3Si6O12(OH)6·5H2O和Fe2Al4Si5O18,进一步表明废催化剂中的Mo已被有效浸出。研究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Na2CO3焙烧-水浸法可有效的选择性回收废Mo-Fe2O3/Al2O3催化剂中的Mo,废物利用率高且工艺简单。
其他文献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橡胶树属(Hevea)热带雨林乔木中唯一的栽培种,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产胶树种,其树皮所产胶乳是天然橡胶的原材料,具有很
高效电催化剂在发展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催化剂的众多性能中,催化剂的析氧反应(OER)性能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贵金属Ru及其氧化物被看作最有希望的OER电催化
PDC钻头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PDC钻头的使用寿命和破岩效率,以往在对PDC钻头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时,对井底形状这一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井底形状不同将会使得钻头整体受到的岩石
将多个输入数据集结为单一输出结果的过程称为数据融合(也称信息融合)。在整个数据融合的过程中,聚合算子起到关键作用。三角模、三角余模分别作为合取型和析取型聚合算子的
目的:高分子纳米胶束载药体系负载抗肿瘤药物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本团队研究证实高分子纳米胶束载药体系在动物实验模型及人肿瘤组织标本中均具有明显的EPR效应,且已证实不同粒径的胶束灌注肾脏肿瘤标本肿瘤区的碘含量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人肿瘤组织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本研究拟从患者性别、大小及Fuhrman分级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研究构建适合人体肿瘤组织的高分子纳米胶束载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为该研究
橡胶树的乳管细胞是橡胶生物合成的场所,割胶时流出的胶乳是乳管细胞中的细胞质,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橡胶粒子是乳管细胞中进行橡胶生物合成和贮存橡胶的一种特殊细胞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秸秆类物质超过8亿吨,合理利用秸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前,玉米秸秆少量被粉碎还田和制作家畜饲料,大部分用来燃烧获取热量。然
钼元素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在地球中储量丰富。随着二维材料研究的兴起,二硫化钼、三氧化钼等钼基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例如二维层状硫化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音乐创作也因思想的解放而走向了繁荣。随之,中国钢琴音乐迎来了新的发展,钢琴作曲家们的创作开始对传统与创新、个性与世界性的思想理念有了新认识。中国当代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刘敦南,同时也被誉为“中国第四代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始终基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借鉴融合西方创作技法,并成功地建立起他自成一家的音乐创作体系——
目的:1.探索超声引导下针式肌电用于颈深肌抗重力做功中募集反应规律研究的可行性,为颈部肌肉紧张度提供新型评价手段,为慢性颈痛的研究提供新思路。2.探索颈深肌抗重力做功中不同肌肉募集反应规律的差别,分析不同肌肉对维持屈颈姿势的贡献差异,寻找可能引起肌紧张性慢性颈痛的首要责任肌肉。材料与方法:招募24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在俯卧位、头颈部伸出床缘悬空、佩戴10kg哑铃的状态下,利用针式肌电图检测头夹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