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动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一个新的突破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要求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很好地衡量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文章主要进行两项研究,一是测算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了更好地衡量环境污染水平,本文将PM2.5替换传统计算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方法中的非期望产出指标,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和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估算。通过研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状况、重心落点及演变轨迹,分析我国各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情况及其变化。然后,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探究各地区技术与效率的情况及二者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二是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消耗情况六项指标作为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之前的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外经验,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总体上看,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值绝大多数年份都小于1。说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下降状态,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都呈恶化态势。对比2001年—2010年各地区实际GDP呈持续增长状态,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以劳动、资本、能源等要素投入增加来驱动,在创造大量产出的同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这种以要素扩张型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分区域看,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中部及西部大部分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2)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积极影响,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能源消耗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微弱的消极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天堂假说";相邻省区产业结构状态对本省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相邻省区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对本省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消极影响。本文的创新点首先体现在用PM2.5作为非合意产出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考虑环境约束情况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要准确衡量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就需要选取的环境污染指标能够代表环境污染水平,但如果进入生产函数的污染物种类增加,会降低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将PM2.5作为非合意产出替换以往研究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指标,主要就是因为PM2.5包含的污染物更多,对环境状况的反映更为综合、严格。其次体现在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已有研究在考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性,采用经典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而经典计量模型是以严格的空间独立分布特征为假设基础的,如果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这样的方法得出的实证结果会存在偏差,本文考虑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性,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此外,虽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但没有文献将自己的实证结果与他人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本文在得出实证结果后,与已有文献进行了对比,发现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方向与大多数文献得出的结果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