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金属间化合物物理特性的第一原理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金属间化合物被发现至今,共发现了两万种以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性能多种多样,其中已经使用的有约300多种。当金属间化合物以细小颗粒形式在合金中析出时,会使得合金的力学强度得到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高温下,合金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力学强度,这使得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合金应用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金属间化合物因其优异的特性,如密度小,熔点高,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等特性,成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的重要结构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与智能化,极大地推动了当代高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使用第一原理计算在原子层面研究材料的各种性能和按照人们的愿望来设计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采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对典型金属化合物的相稳定性、晶格振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首先,我们计算了Al3Sc和Al3Zr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Al3Sc和Al3Zr析出相在高温下的有较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铝合金的高温抗蠕变性能;根据热膨胀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解释了铝基钪锆复合微合金焊丝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热裂的机理;并根据钪和锆在铝中的扩散速率的不同解释了晶粒细化的原因和提高抗热裂能力的机理。  其次,我们对几种L12结构的Al3RE金属间化合物的热力学特性和稀土元素在铝中的固溶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Al3RE金属间化合物较Al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和高温强度;发现稀土元素Dy和Y的在Al中的固溶度较其它几种元素的固溶度大,同时因为Dy和Y有低廉的价格和更好的抗氧化能力,成为备选的添加元素以改善铝钪合金的高温力学特性和降低合金的成本。  再次,我们计算了过渡元素在DyCu合金中的择优占位和力学特性,比较发现:每一族元素的前三个元素都易于取代Dy而占据Dy的位置,形成稳定的Dy7Cu8M微合金;其他每一族剩下的几种元素易于取代Cu的位置而占据Cu的位置,形成稳定的Dy8Cu7M微合金;发现只有Dy8Cu7Ni,Cu8Dy7Zr,Cu8Dy7Hf和Dy8Cu7Pt四种微合金能够同时提高DyCu合金的韧性和力学强度。  最后,我们计算了BiF3型Mg3RE金属间化合物弹性常数、晶格振动和热力学特性,研究发现:通过计算的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我们可以得到这七种金属间化合物都满足力学稳定性条件,并且他们都是脆性材料;通过三维杨氏模量图可以得知它们都是弹性各向异性材料;对于计算得到的声子谱曲线和声子态密度,发现这些金属间化合物都满足动力学稳定性条件;给出相关的热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首先对前人有关奥氏体锰钢形变硬化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扼要的归纳和总结.该文提出了奥氏体锰钢晶格点阵中存在"有序簇聚结构"的理论模型,并认为通过合金化能够使这种结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表面涂覆、超声波辅助乳液聚合及低温等离子体表面聚合三种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对亚微米及纳米陶瓷粉体在有机载体中的分散性及陶瓷注射成型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速公路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山岭、丘陵等地带逐渐开通高速公路,有效缩短行程.但是这些位置在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为了缩短路程会选择采用桥梁隧道的
气体轴承和磁悬浮轴承是目前回转精度最高的轴承,在军事、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静压气体轴承具有摩擦极小、无渗漏、无污染等优点,但不易于控制,加工难度高。磁轴承具有无磨损、可控性好等优点。本文首先阐述了气体轴承和磁轴承的发展概况,并详细阐述了两种轴承的分类和特点。由于静压气体轴承和磁轴承各自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静压气体轴承与磁悬浮轴承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轴系的回转精度。
液力缓速器是把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工作介质的热能,从而实现车辆制动的一种辅助制动装置。由于它具有制动扭矩大、制动平稳、散热性能好等特点而得到普遍关注。液力缓速器内部能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在初中阶段一直处在边缘状态,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这给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无疑增加了压力.中职班主任老
“轻声歌唱”法是一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高位置”的演唱技巧,逐渐养成正确、科学的演唱习惯,避免大声地喊唱,有效保护了学生在成长发育期稚嫩
该文以尖晶石和氧化亚铜晶粒水热法制备为具体研究对象,详细总结了反应条件与产物结晶学特性(产物物相、晶粒粒度、晶格参数、生长形态等)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了环境相结构以
文章立足于道路桥梁工程,介绍了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方案,指出常见的质量问题,总结了关键施工技术,希望为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