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胜利油田所在地的土壤油污情况进行调查;设计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和吸附实验研究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附;通过野外实验研究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规律,并对生物降解过程中石油各组分的组成进行研究;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模型进行研究,修正现有的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模型。现状调查和室内实验表明,土壤对石油类的截留作用很强,10cm厚的土层对石油类的截留率可达到99%以上。土壤对石油类物质的吸附受到温度、液固比的影响。温度升高可导致土壤的吸附能力下降;液固比小于5时,液固比的增加导致土壤对石油类的吸附率明显下降;液固比大于5时,土壤对石油类的吸附率趋于稳定。通过作图求得石油类污染物总吸附常数K a=25.0L kg-1、脱附常数K d=1156.3L kg-1。土壤中石油类各物质的生物降解规律是不同的。烷烃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过程符合米氏方程的一级反应,总烃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过程则近似米氏方程的零级反应;芳烃则介于两者之间。土壤中芳烃的生物降解曲线明显分为两段,提出假说:土壤中芳烃的生物降解可分为两步,第一步:芳烃的苯环先断裂,芳烃断成较短的两个或多个烷烃分子;第二步,断裂而成的烷烃分子再按照烷烃的米氏方程的一级反应进行生物降解。其中第一步的反应是限制性的,受到芳烃毒性等条件的限制。现有的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模型中多假定“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存在化学生物降解作用,降解过程符合一阶动力学方程”,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作用描述的不够完全。基于土壤中烷烃、芳烃和总烃的生物降解规律,提出用C K rf,max Cfww2K C CfmfKf代替现有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型中表述生物降解规律的Kcc,可更加准确的描述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生物降解过程。
其他文献
【正】 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已为高等院校所重视。广西大学自1990年9月至今,已先后向自治区内10个县市派出88位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目前这项工作已步入正轨,正在有组织
患者男,56岁,湖南衡阳农民。因发热3月余于2005年9月16日入院。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40.3C,持续1~2小时后自行退热,发热前均有畏寒,每日下午1点左右开始又渐升高。无
<正>~~
期刊
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因曾经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而被否定。实际上,恽铁樵接任主编后就进行改革,登载了大量有价值的社会小说,其社会小说对政治思潮与社会变迁的反映、对婚
本文针对海工砼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浮浆、离析等的问题,从几个不同角度简要分析。并通过部分试验确定解决方案。以期达到对施工过程能够进行指导。
<正>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发布前瞻性研究指出,不论食用面条、面包、米饭,人们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占总体摄食的50%至55%,早死风险最低。该研究发布在《柳叶刀
目的探讨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及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40例URSA患者接受淋巴细胞免疫
<正>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于1983年6月9日被发现并经考古发掘,2018年是南越王墓发掘35周年。南越王墓墓主为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君主赵眜,即《史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