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炭材料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隙结构、优良的耐热、耐酸碱性和独特的电子传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储能、吸附、催化等领域。如何利用优质、绿色、廉价的碳源制备性能优异的多孔炭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碳源中,煤炭储量丰富、含碳量高、价格低廉,成为了当前生产碳材料的重要原料。本论文以开发高附加值的煤基多孔炭材料为目标,选用新疆烟煤为原料,采用混酸液相氧化法对原煤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能溶于水溶液的可溶性煤。再以可溶性煤为前驱体,分别采用静电纺丝、超声雾化热解、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煤基多孔炭材料。对可溶性煤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及溶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制备的煤基多孔炭材料结构、形貌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并考察了多孔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混酸(浓硫酸和浓硝酸)对原煤进行改性处理,经洗涤、干燥后得可溶性煤。考察了该类材料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pH值对溶解性的影响,研究其溶解机理。结果表明,混酸作用下,原煤分子结构发生了氧化、磺化、硝化等反应,分子结构间连接较弱的键断裂,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基本保留,而分子边缘、杂环或侧链处引入了大量含氧官能团,通过含氧官能团与碱相互作用促使可溶性煤溶于水溶液。(2)以可溶性煤为前驱体,聚乙烯醇(PVA)为助纺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柔性煤基多孔炭纤维。研究了PVA与可溶性煤的质量比对煤基多孔炭纤维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煤基多孔炭纤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炭纤维的比表面积随着可溶性煤含量的增加而变大,PVA和可溶性煤质量比为1:1时,电化学性能最好,电流密度为1 A g-1时,比电容为170 F g-1,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3)以可溶性煤的水溶液为前驱体,采用超声雾化热解法,成球、炭化和活化一步完成,制备了煤基多孔炭球。系统考察了温度、碱源对煤基多孔炭球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煤基多孔炭球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越高,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就越大;相同热解温度下,KOH作为碱源,比表面积最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碱源制备的炭球电化学性能最佳,在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均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当电流密度为1 A g-1时,比电容分别为227 F g-1和162 F g-1。(4)以可溶性煤为原料,PVA为交联剂,首先制备了煤基水溶胶,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煤基炭气凝胶。研究了溶液pH值、碱源对样品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煤基炭气凝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13时,煤基炭气凝胶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1852.09 m2 g-1。不同碱源下样品比表面积大小顺序为KOH>KHCO3>SDBS>NH3.H2O。KOH作为碱源时,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在三电极体系,1 A 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245 F g-1
其他文献
试验证明,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盐化土壤上浅耕深松打破梨底层,能促进雨水,盐分下渗,深松后施入麦秸不但加速水分,盐分下渗而且抑制盐分上升,对改良盐碱土,促进保苗,提高粮棉产量都有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和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两个"专家建议稿"的出台,正式揭开中国动物福利的立法序幕,但并未被国家立法机关纳入正式的立法议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存在一些滥用、超标等违规行为,以至于消费者不能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本文在分析了食品添加剂
熔融共混法是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该方法的难点是纳米粒子的分散问题,如何有效控制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是该技术的关键。聚合物基纳米复合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必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人际问题有关。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绿巨人》片中绿色巨人急速奔跑,跳跃的镜头十分刺激,现在我们就通过Poser加上After Effects来模拟这种效果。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影片,图1-图4的画面表现的是一个人在奔跑中的
期刊
通用工资系统的关键是工资项目用户自定义和工资计算模型的通用性,本文介绍一种设计思想。
1浙油51浙油5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优质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新品种(国审油2013017,浙
本文通过开环聚合反应(RO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RAF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开环易位聚合(ROMP)等聚合方法,结合点击化学(Click)、酯化反应、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