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心理资本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链式中介及干预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首创的教育类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推动基础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高职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相较于本科学生,高职生的学历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让学生感到被看不起,而且其特殊的生源背景也让他们更容易出现自卑、抑郁、自我价值感与生命意义感缺失等心理问题。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体现的感知和觉察,是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如果人们缺失生命的意义,就会出现自我存在的虚空,并产生抑郁、攻击和成瘾。以往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得到高度满足的个体有着良好的生命意义感,而生命意义感强烈的个体也有着较好的心理资本水平与个人成长主动性,同时基本心理需要对心理资本和个人成主动性也存在积极预测作用。所以本研究认为心理资本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可能是解释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关系的关键机制。本研究旨在探讨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可能存在的运行机制,探寻基本心理需要、心理资本、个人成长主动性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具体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对高职生生命意义感有提升作用的可能途径。研究1通过问卷法探讨变量间的关系。研究2通过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的团体干预,探寻提升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的可能性。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使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NSG-S)、心理资本问卷(PPQ)、中文版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C-PGIS-Ⅱ)以及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对成都市3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施测,共收集1275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度、心理资本水平、个人成长主动性、生命意义感均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的学生;高职男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和韧性水平显著高于高职女生;城镇户口学生和独生子女在改变的准备(RC)维度上显著高于乡村户口学生和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并且在计划性(PL)和主动实施(IB)这两个维度也是独生子女学生显著高于多子女家庭的学生;高职生基本心理需要、心理资本、个人成长主动性和生命意义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分别在基本心理需要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均为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基本心理需要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为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研究2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框架,抽样选取40名学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学生)和干预组(20名学生),实验组开展基于PCI理论的团体干预,干预组不做任何改变;在通过对实验组和干预组进行组间差异检验以及前后测差异检验之后发现,经过为期6周的团体干预,实验组的心理资本水平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提升。综合两个研究结果来看,基本心理需要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和个人成长主动性来影响生命意义感,这为高职生素质培养和学业教育提供了思路和启示。一方面家庭应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心,让学生在与父母的积极互动中,提升关系需要的满足水平;另一方面从学校来看,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以此促进学生对于能力需要和自主需要的满足。本研究为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支持,即只有当3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过后,个体才能更好的积极发展与自我实现。
其他文献
阅读模式和学习意图都影响我们的记忆。就阅读模式而言,朗读材料带来比默读材料更好的记忆效果,该现象被称作记忆的生产效应。就学习意图而言,有意学习带来比无意学习更好的记忆效果,体现了有意学习的优势效应。前人对这两种效应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对于两者加工机制的解释存在重合部分,认为两者可能共享部分认知资源,两个效应可能会协同作用影响记忆。首先,以往关于生产效应的研究仅仅探讨了在有意图条件下的生产效应
学位
学位
在数字时代,隐私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隐私披露指用户向他人披露自己的身份、地址、健康、财务等信息。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要面对隐私披露的抉择,使用隐私信息来交换不同网站的使用权,以满足我们社交、购物、医疗的需求。同时,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第三方机构保管信息往往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泄露,用户的主动披露,长远看来会对其信息安全造成影响。隐私披露和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有关,这种行为涉
学位
探究人们注意自我情绪面孔的速度对于揭示人们在注意层面自我效价信息的加工具有重要作用。自我一直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话题,从理智自我来看,人们似乎可以对自我产生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在认识自我时,不会表现的平心静气或不偏不倚,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有选择地搜索、关注和解释有关自己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交往中被他人所看重的品质和能力(勤劳、智力和吸引力等),人们往往会对自身判断有偏差
学位
人应该如何生活?或者说,人类世界是否存在理想的现实生活?如果存在,这种生活如何实现,如果答案为否定,那么人又应该如何生活?围绕着这个问题,哲学家、政治家,抑或者对其社会生活提出规范认识的法学家提出各自见解。总之,答案离不开对人的生活的追问,对人本身内在视角的探索。自古希腊的柏拉图始,哲人就试图去寻找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国安邦的理想范式,而与之相对的政治现实主义则在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政治史
学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将异性个体间建立一段浪漫关系的过程称为“谈恋爱”。为什么要“谈”和“谈什么”是人们关心且困惑的问题。在心理学中,个体通过口头形式将自己的信息(包括经历、思想、感受等)表露给他人的过程称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根据自我表露的私密度,可将其分为深度表露和浅度表露。在亲密关系领域,自我表露能够动态地塑造浪漫关系,对浪漫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核心作用。以往研究发现自我
学位
学位
随着社会角色的丧失,社会网络的缩小,以及身体功能的衰退,老年人比其他年龄层群体经历着或体会到更多的社会隔离。累积研究表明,社会隔离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后新冠疫情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问题愈发突出,对该群体的身心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构成挑战。睡眠作为一项重要的身心健康指标同样受到社会隔离的影响。社会隔离会导致维持睡眠-觉醒节律稳态的社会线索中断,从而使得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日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