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 LDMOS高压互连效应的建模与屏蔽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率集成电路技术是连接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要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不仅带来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传统产业和技术的倍增器的作用。而无论是从电网中汲取能量,还是对外界实现控制或驱动,集成电路都需要借助功率模块得以实现。因而功率模块,包括功率集成电路(Power Integrated Circuit,PIC)和集成电路中的功率单元,构建了数字世界与模拟世界之间的桥梁。为了使功率模块能够在高压条件下正常工作,针对单个器件,功率半导体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耐压技术,使得单个器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功率集成电路中,功率器件的性能却往往低于预期,这是因为功率集成电路中的器件性能不仅受到其本身结构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高压互连(High Voltage Interconnection,HVI)效应的影响。高压互连线上的高电势严重影响其下方器件的表面电场,使得器件局部出现电场聚集,导致器件提前击穿,严重降低器件耐压性能,影响器件的可靠性。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针对高压互连效应理论模型及其屏蔽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针对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SOI)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ateral Double 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LDMOS)高压互连效应,从理论模型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具有均匀掺杂降场层的SOI结构高压互连效应二维模型。分别建立了终端结扩展(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JTE)二极管结构及双降低表面场(Double Reduce Surface Field,D-RESURF)结构的高压互连效应二维表面场势和击穿模型,并解释了其物理机理。通过引入的与漂移区掺杂浓度相反的高掺杂区,降场层结构可以有效地补偿高压互连效应所导致的等效掺杂浓度的增加,并可以在器件表面引入新的电场峰值使器件的表面电场得到重塑,击穿特性得到改善,高压互连效应的影响得以降低。2.提出了具有场板的SOI LDMOS结构高压互连效应二维模型。分别建立了场板降低表面场(Single Reduce Surface Field,S-RESURF)结构及场板D-RESURF结构的高压互连效应二维表面场势和击穿模型,并解释了其物理机理。通过将电极上的金属进行延长并覆盖部分漂移区,场板技术改变其所覆盖区域纵向电势,调制器件漂移区的表面电荷,从而有效地降低器件的P+N结电压,并将高压互连效应引发的电场峰值转移至场板边缘处,降低其影响。3.提出了SOI LDMOS S-RESURF结构高压互连效应三维模型。通过求解三维Poisson方程,将对高压互连效应的理论分析从二维拓展到三维,建立了SOI LDMOS高压互连效应三维场势分布模型,分析了高压互连效应和高压互连技术的物理本质。利用击穿条件求解了SOI LDMOS高压互连效应击穿电压模型,并将复杂的三维耐压模型进行了化简,在模型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间取得了良好的折衷。据此建立了SOI LDMOS器件的高压互连效应优化判据,给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设计准则,用于优化高压互连金属线的几何参数,以防止器件发生P+N结击穿导致的耐压特性劣化。解析结果与TCAD仿真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器件设计提供了有效指导。4.提出了具有高k介质区的三维横向高压互连器件新结构及其耐压模型。该结构通过在高压互连线下方引入高k介质区,从而避免高压互连效应对器件表面源端附近电场的直接影响,抑制漂移区表面电场的畸变。同时,高k介质区对器件表面电场有良好的调制作用,可以实现器件表面电场分布的平整化。通过综合运用泰勒展开法、高斯盒法和等效介质假设法,将复杂三维效应影响下的器件外延层结构转变为具有等效介质层的等效结构,将复杂的三维模型等效为简化的二维模型,并给出了器件结构优化判据,兼顾了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和二维模型的简洁性。该结构不需要额外添加掩膜版,只要一次淀积即可完成高k介质区的制备,后续工艺与常规CMOS工艺步骤一致。因此可以在不增加工艺复杂度和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对高压互连效应的完全屏蔽。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服务终端站点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服务对于时延要求和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及网络能耗的显著增大等发展趋势,新一代物联网系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挑战。本学位论文针对第六代移动通信的愿景展望和技术发展导向,紧密围绕着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接入场景主要研究终端站点无线接入的安全性方案、物联网终端站点的无线充电与无线信息传输、异构物联网的干扰抑制、终端站点计算任务的时延理论分析、以及基于智能反射面的物联网接
本文主要是基于介质波导滤波器开展技术研究。这类滤波器与平面微带滤波器、介质集成波导滤波器相比,具有更高的Q值和功率容量;与金属波导滤波器、加载介质构成的介质谐振波导滤波器相比,具有更小的尺寸,非常便于集成于现代射频与微波电路中。近几年,随着陶瓷介质工艺的不断成熟,介质波导滤波器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基站、终端等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直
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理想储能器件。一方面,工业化的石墨负极由于比容量低而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对能量密度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具有高比容量的新型电化学活性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等,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导致严重的粉化和容量衰减。因此,具有分级结构的多孔碳电极材料受到了关注和开发
得益于基因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人员能够获得海量生物数据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复杂疾病的认识,并未如人们预期那样获得革命性突破,以GWAS研究为例,目前所识别主效应的位点只能解释表型变异的部分遗传度,即遗传性缺失(missing heritability)现象。事实上,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外在环境暴露因素、内在遗传因素相互影
猪作为重要的农业动物和理想的潜在动物模型,在农业生产和生物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且不同解剖学部位的肌肉和脂肪具有显著的表型差异,而带来这些差异的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猪的基因组(Sscrofa 11.1)虽完整度较高(Contig N50:48.23 Mb),但其基因组注释并不完善。因此,构建精准完善的转录组图谱(功能性的蛋白编码转录本和调控性
为了缓解用户有限认知能力与互联网海量信息之间的矛盾,信息检索已经成为互联网服务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在信息检索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对其离线评价方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得离线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真实用户的体验尽量吻合,在离线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引入用户行为模型就成为了信息检索评价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的离线评价方法仍然存在一定局限:一方面,已有的离线评价指标在构建用户行为
细胞命运谱系追踪是发育生物学的经典问题之一。最早的谱系追踪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完全透明,使其成为谱系追踪研究最合适的模式动物之一。脊椎动物内胚层主要贡献到未来由咽至肛门的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及其附属器官,如肝脏,胰腺,胆管系统,甲状腺,胸腺以及哺乳动物中的气管和肺脏(斑马鱼中的鳔)。内胚层器官前体的研究会为相关器官发育和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斑马鱼早期内胚层细胞呈单层
新时代,需要人才新理论;新时代,催生人才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新时代,回望党的初心与使命,展望国家的发展与未来,认识到人才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由此展开了对新时代人才问题的系统论述,形成了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革命性锻造的关键时期。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便捷,网络数据总量也因此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文本分类技术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卷积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多个任务中表现优秀,但其深层结构在文本分类任务中的应用却具有争议。为了优化分类性能,本文从全局性、时序性、关键性、多样性四个方面针对深层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提出了新型的短文本分类
豫东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因受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泛滥以及近代引黄灌溉工程等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土壤结构差、养分低、易风蚀的风沙化土地,严重威胁了豫东平原在国家粮食生产中的战略作用。如何改良风沙土,提升耕地产量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污泥生物质炭是将富含大量营养元素、有机物质的城市污泥进行炭化处理,实现城镇废弃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利用。目前,生物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