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减量及有机无机配施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及生长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甜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生产国,甜瓜因其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已成为一些主产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产业。但在实际生产中过量施肥问题突出,以及水肥一体化下仍采用“一炮轰”的经验施肥管理模式,大量养分在土壤中累积,造成潜在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适宜施肥量是获得目标产量、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和降低环境风险的关键,正确的时间和位置向植物提供正确的肥料种类和用量是实现精准施肥、降低损失的基础。目前已有文献中甜瓜养分吸收特性结果相差较大,不同品种甜瓜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对施肥时期的响应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甜瓜氮磷钾养分吸收特征;通过连续的田间试验研究水肥减量优化对甜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效应;通过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甜瓜对不同生育期氮肥的吸收、分配和利用。通过以上研究,明确甜瓜养分吸收规律、评估水肥减量的田间效果及其可持续性,为甜瓜按需精准施用、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甜瓜在苗期至坐果期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叶片是干物质的累积中心,坐果后干物质以果实为中心快速累积。不同甜瓜品种干物质累积差异:网纹甜瓜天山蜜干物质积累量高,但其干物质在果中分配比例仅为46.7%,薄皮品种顺甜玉娇和绿元帅在生育期内叶中始终保持较高干物质积累量,果中干物质占比为61.8%;厚皮品种火洲脆梨和嘉帅209的干物质积累量最低,但果中分配比例高达75.3%,厚皮品种火洲脆梨和嘉帅209将同化产物向果实转运能力强。(2)供试的五个甜瓜品种单位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携出量分别为1.79~3.87、0.46~1.23、3.34~6.45 kg,厚皮品种显著低于薄皮和网纹品种;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平均为1:0.32:1.73。膨大期吸收的氮、磷、钾占整个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68.6%、74.7%、70.6%,是养分吸收的最大效率期。(3)水肥减量优化与常规水肥相比,化肥N、P2O5、K2O投入量分别减少了65%、84%、68%,灌溉量减少24%;水肥减量优化较常规水肥甜瓜干物质量、养分携出量、产量和品质均未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30.2%~33.1%,N、P2O5、K2O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3.6~20.0、3.6~6.0、6.5~9.3个百分点,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60.9%~64.4%、60.7%~64.1%、24.9%~27.6%。水肥减量优化处理推荐的施肥量是科学合理的,生产中可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4)有机肥配施合理的化肥氮可显著提高甜瓜产量、品质及干物质量和氮吸收量,甜瓜坐果期前施用的化肥氮吸收后主要储存在叶片和茎营养部位,而膨大期施用的化肥氮吸收后主要转运分配在果实中。不同时期氮肥的15N利用率差异较小,但膨大期施氮可以提高果实中氮素的积累和分配,有利于增产提质。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显著提高化肥氮利用率。生产中应重视膨大期氮肥的施用,控制氮肥施用总量及各生育期内施用比例,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目标。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具有复杂性,受到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同时,固碳能力的提高可以抵消经济建设带来的碳排放量。自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不断影响着土地利用分布格局,造成土地利用转型。因此,对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不同时期的生态系
学位
水资源短缺和养分缺乏是黄土高原旱作区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旱作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添加生物炭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是当前农业生产关注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生物炭种类、土壤类型以及研究区域条件各异,生物炭及其与氮肥配施对旱作农田土壤质量的调控效应仍存在许多争议。因此,本研究基于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及减氮配施生物炭
学位
土壤腐殖质化是土壤肥力形成的重要标志,林草地枯落物腐殖质化对土壤肥力的维持至关重要。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频繁出现,温度和湿度的交替变化必然会对林草地土壤腐殖质化过程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黄土区的典型人工林草地枯落物(其中包括阔叶乔木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白榆(Ulmus
学位
微生物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反馈和调控对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和稳定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荒漠化恢复过程中,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长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于长期维持固沙林的生态服务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中两种典型固沙林23~54年的时间恢复序列为研究对象,沿着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的转化与分解梯度,分别对其枯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新鲜枯落物层、腐
学位
氮素是制约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施肥效益降低,土壤氮素残留增加,造成了肥料浪费和土壤污染。因此,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素利用、氮素平衡与经济效益,结合前期土壤氮素淋溶阻控的研究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氮素管理措施,为指导当地春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在陕西省长武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了四年(2017年4月到2020年
学位
铬铁矿与富铬单斜辉石组合,是绿色翡翠形成及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矿物组合。初始形成的富铬单斜辉石具有典型的充填构造、环带或纹带状构造,分布于铬铁矿裂隙之中或外部边缘,或者呈自形、半自形晶体形态。铬铁矿裂隙中或外边缘的富铬绿色单斜辉石,在化学成分上表现为韵律环带,但总体中晚阶段有向绿辉石或含绿辉石质富铬硬玉演化的趋势。富铬绿色单斜辉石有钠铬辉石、富铬硬玉和富铬绿辉石,在它们之中发现有大量流体熔融包裹体,这
会议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进行合理的秸秆还田可充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为土壤补充各种必需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玉米和大豆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进行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有机资源还田利用对土壤培肥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在长期不同覆盖和施肥田间定位基础上,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方法,分析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在不同覆盖、施肥,还田深度下的腐解
学位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利用超富集植物提取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可在不影响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进行污染土壤的复垦,由于其具有成本效益,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修复受污染土壤的可持续方式。然而,植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生物量小,过程耗时且对重金属敏感性局限等缺点。通过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达到提高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促生根际微生物、真菌上,对于乳酸菌
学位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各种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且不易降解。同时,作为载体,微塑料会通过吸附并携带有机及无机污染物,进一步将其输送到生物体体内,这可能会改变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生物有效性以及潜在毒性,进而导致生态风险。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表明微塑料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解吸作用,很少有报道揭示微塑料与无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亲水性污染物(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