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眼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以《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等德国主流媒体2008年报道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向每一个国家汹涌袭来。越来越清晰的“地球村”概念,使国际社会公众把对国家形象的重视、塑造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无比珍贵的隐形资产,是一国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化传播的背景下,媒体报道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长久保持增长的奇迹引起了全球的惊叹与关注。西方媒体乃至德国媒体报道中国的频率在不断上升,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报道更是大幅增加。那么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否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在提升呢?德国媒体的大量涉华经济报道展现了怎样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话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等五家主流媒体2008年的涉华经济报道文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力图展示德国媒体所构建的中国经济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德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讨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体策略。本文研究的具体问题有三个:(1)德国媒体经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的?(2)影响德国媒体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通过媒体策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笔者通过对研究样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法得出了以下结论:德国媒体2008年经济报道从四个维度对中国形象进行了构造:在“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维度下,中国是“劳动力和原材料低廉”的“世界工厂”和充满希望的“销售市场”;在“竞争者”维度下,中国是“技术惯偷”和“经济间谍”,在国际贸易中屡屡犯规,是廉价商品制造者,技术含量不高;在“投资者”维度下,中国时常“出手阔绰”,“野心勃勃”、“不怀好意”、“引起骚乱”;在“经济危机”维度下,中国既是“罪人”又是“功臣”。总之德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的塑造是矛盾的、非客观的,负面形象多于正面形象。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大众传播理论对影响德国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论文最后,笔者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对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体策略进行了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是针对一处偏远乡村的社火出庄——一项被当地人称为“团体走亲戚”或“耍人情”的仪式活动——所进行的实地调查文本。借助乡土居民的口述史料,本文试图还原仪式旧貌,进而
冲动购买消费行为的研究,这些年来一直是学术届的热门话题。卖场作为快速消费品的聚集地,自然而然成为冲动消费行为频发的场所。目前,国内面向卖场广告对冲动消费行为的研究,多为
卡介苗(BCG)接种是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的基础程序之一,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针”,接种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群儿童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此,我们对2007年我市妇产医院当年
我公司承建的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逍遥津污水泵站改造工程,采取沉井下沉法施工。在这项工程中,由于其地下土层为南淝河河漫滩,淤泥质土层较厚且含水量较大,因此采
自2009年以来,在建国六十周年和建党九十周年的大背景下,一批献礼电影先后进入观众视线。其中,《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两部汇集上百位明星的主旋律大片更是成为轰动一时的“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打破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急剧的变化。人们在欢呼互联网开放、平等、无中心的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察觉到了一些隐忧,互联网是否如同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为社会经济
2009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应用。截至2011年12月,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接近3亿。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社会生活、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