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高管离职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但是由于这些公司在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较高,公司的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融资渠道受限,因此开设专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科技企业提供帮助的市场尤为重要。创业板,就是为了鼓励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而设立的市场。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开盘首日便出现了高发行市盈率的现象。创业板开板的三年多时间里,高市盈率的场景不断出现。不但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低于创业板,而且与创业板规模、风险水平相类似的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也低于创业板。
  高市盈率导致了创业板高管财富迅速膨胀,离职套现的意愿非常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又出现了高管集中离职的现象。公众普遍认为,高管通过离职来回避锁定期的限制,从而实现尽早减持的目的。这仅仅是猜测,缺乏理论和实证依据。此外,在有些企业的高管出现集中离职现象的同时,创业板市场中的另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出现高管离职现象。那么出现高管离职现象的公司和离职高管有什么特征?高管离职的动机是什么?本文以创业板的企业高管离职现象为研究对象,将2009年10月30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公开发行满一年的153家企业,328名辞职高管作为样本。首先,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了高管离职企业、高管个人特征,其次用Logistic模型考察了离职高管持股比例、公司成长性、董事会规模、首发市盈率和高管离职之间的关系,让市场对企业高管离职的行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希望为创业板的发展、监管部门制度建设、投资者改进交易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全文一共分为六章:导论、文献综述、有关理论阐述、数据收集和描述性统计、实证分析、本文结论和建议。首先,我们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然后参考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提出模型并进行检验,进而得出实证结果,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是导论。第一章重点介绍了创业板现状和高管离职情况,提出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意义,并针对这些创业板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明确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内部人交易的研究,尽管许多学者将内幕交易认同是内部人交易,但是两者有着联系与区别。内幕交易和内部人交易的区别体现在交易的主体和交易的动机的不同。内幕交易和内部人交易的联系是当公司内部人利用其信息优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股票收益的时候就成了内幕交易。创业板高管通过离职来减持所持股份就属于内部人交易。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高管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企业业绩、企业管理结构、董事会特征、高管持股、控制权变更等方面对公司高层管理员工离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献综述最后总结了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点和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介绍了高管离职的相关理论。主要阐述了理性人假设、公司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介绍了高管离职行为的理论基础。高管不仅是公司经营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理性人”,会在利己心的作用下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高管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提供了条件。如果创业板上市企业高管利用信息优势在交易中获得了超额收益,则意味着创业板市场是非强式有效市场。高管所拥有的企业内部信息没有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高管能够利用他们所拥有的信息,通过离职来锁定收益。相关的理论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集中离职现象存在有其必然性。
  第四章主要是数据收集和描述性分析。首先,本文提出了四个假设:一是高管离职与发行市盈率呈正相关的关系。二是高管离职与企业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的关系。三是高管离职与高管持股比例呈正相关的关系。四是高管离职与董事会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其次,选择样本并收集数据,对出现辞职现象的企业和高管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描述性统计,找出出现辞职行为的公司和高管特点和规律,为下文的实证检验做出铺垫。描述性统计发现,样本公司首发市盈率平均高达94.42倍,最高的甚至为207.32倍,最低的仅为41.1倍。如此高的市盈率使高管们有了套现的冲动。创业板公司之间的净利润几何增长率差异巨大,最大值达到了119.01%,最小值为-208.20%。
  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辞职职位分布来看,创业板辞职人员中监事、董事、独立董事辞职人数较大,其中监事辞职人数最多。董事会人数平均达到了8.56人,中值是9人,比较符合Jensen学者认为的最合适规模。绝大多数的创业板高管离职精确的选择了离职时点。2010年11月4日之前高管大多数选择在距离上市6个月内(含第6个月)离职,这一比例达到了2010年11月4日之前离职人数的63%。另外,由于未持股的离职高管不具有提前离职套现的动机,所以我们统计了持股高管所占离职高管人数的比例。结果表明,持有公司股份的辞职高管比例为27%,离职高管中持有股份的人数较少。
  第五章实证分析,分为两节。第一节,建立和检验模型。第二节是实证结果总结。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将高管离职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企业净利润几何增长率、IPO市盈率、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假设,发现影响创业板高管离职的因素,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解释变量多重共线性、LR统计量、拟合优度、错判矩阵等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板高管离职与上市公司首发市盈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即上市公司IPO的市盈率越大,创业板高管离职的概率越大,本文的假设一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创业板高层管理人员辞职与其持股比例是正相关的,即高管持有股份额越高,创业板高管辞职的概率越大。本文的假设三得到了验证。净利润几何增长率、董事会规模与创业板高管离职的关系是不显著的。
  第六章是文章的结尾,提出了全文的结论和建议。该部分首先对本文的描述性统计和实证研究做了具体的总结。为了使整个资本市场能更有效的运作,社会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投资者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好的回报率,文章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分别针对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以及监管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意义在于:
  (1)国内外对大股东的交易分析较多,而对高管交易的分析较少。国内对我国创业板高管交易研究缺乏。同时,国内研究多集中于高管减持,对高管辞职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创业板高管离职的研究更是少见。笔者先对离职高管和高管所在的上市公司特点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阐述了影响高管离职的因素。然后深入剖析高管离职行为,利用创业板公司高管交易数据,分析了高管离职的动因。
  (2)国内外学者对高管离职进行分析的时候,一般用Yi=1表示公司存在高管离职。但本文在统计高管离职数据时候发现,有一部分离职高管存在零持股的现象。这部分零持股的高管不存在提前离职套现的动机。另外,有一部分高管虽然辞去了原先的高管职位,但仍在公司任职其他的高管岗位,这部分高管仍受到创业板锁定期的限制,不具有套现的条件。所以本文将Yi=1表示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存在高管离职。二是高管离职后,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高管职位。三是离职高管持有公司股份。
  (3)创业板的成立初衷就是专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创业板开板时,由于公司高成长性而受到资本的追逐。然而,很多公司上市一年后,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净利润增长率持续下降,人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产生了质疑,所以本文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对高管离职的影响。由于非正常损益是与企业运营无直接关系的项目,包括重组、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每一项的非正常性损益的收入都会虚增公司的净利润。所以本文将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几何增长率作为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利用该指标来考察高管离职是否受到了公司成长性下降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7年,年均GDP增长率保持着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这30年间取得这些成绩,让世界为之瞩目。然而伴随着这种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加剧,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一去不复返,为避免经济
期刊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经历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从主动型基金到指数型基金,从普通基金到杠杆基金等的跨越式的发展,行业产品不断丰富,而创新一直是引领我国基金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分级基金的出现就是在行业创新需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分级基金是一种创新的结构化产品,其核心理念是将一只独立运行的证券投资基金按不同的风险收益标准进行分配,形成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子基金份额,适合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  从
学位
国内监管当局在本着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高市场效率,让资本市场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的,其在引进机构投资者并使之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性政策,特别是自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机构投资者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国内机构投资者是否已经作为更职业化、更成熟理性的投资者参与市场,并能够担当起使国内股票市场稳定健
学位
学位
为了对金融市场上涌现的各种金融异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信奉者们在传统金融理论上做了大量技术层面的修正,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学者们认识到仅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技术层面的修正,不能完全解释金融市场上不断涌现的金融异象,因此他们开始考虑放松关于投资者同质性的假设,希望能够对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自Miller(1977)以来,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投资者分歧理论模型。本文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