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f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羽肉鸡是我国特有家禽品种,羽毛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其重要的商品性状,决定其销售价格。然而,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约有15%的黄羽肉鸡出现羽毛发育迟缓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羽现象,降低了其活体外观及屠体品质,但其原因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研究了黄羽肉鸡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生长发育规律、胚胎期毛囊形态发生过程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并基于鸡胚胎模型,探究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Dickkopf-1(DKK1)对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旨在为阐明黄羽肉鸡羽毛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论文分为3个部分,具体为:试验1:旨在探究黄羽肉鸡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分别在黄羽肉鸡胚胎期E8(Embryonic day,胚龄)、9、10、11、12、13、15、17、19、DOH(Day of hatching,出壳当天)及出壳后D7(Day,日龄)、14、21、35、49、63、77、91、105和119,每个时间点选取20枚鸡胚(或20只鸡)采集不同羽区羽毛样品,测定羽毛质量和长度,并采用Logistic、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曲线模型对羽毛质量和羽毛长度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试验2:研究了黄羽肉鸡胚胎期羽毛毛囊形态发生过程及在此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分别在胚胎期E7(第7胚龄)、8、9、10、11、12、13、15、17、19及DOH每个时间点选取12枚鸡胚,采集其背部皮肤组织样品。采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观察毛囊形态发生过程,并测定毛囊密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背部皮肤毛囊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规律。试验3:探究了胚蛋注射DKK1对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将质量均一的120枚受精蛋(9胚龄),随机分为4个处理,处理1不注射任何溶液(CON组),处理2注射100μL/枚的PBS(PBS对照组),处理3注射100μL/枚含600 ng DKK1的溶液(600 ng DKK1组),处理4注射100μL/枚含1,200 ng DKK1的溶液(1,200 ng DKK1组)。出壳当天统计出雏率,并收集DOH羽毛样品测定羽毛质量;采集皮肤组织样品,H&E染色观察毛囊发育情况,并测量毛囊密度与毛囊直径,同时测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表明:(1)黄羽肉鸡在胚胎期E10羽毛开始生长,E13~E17羽毛生长速度较快,E17~DOH羽毛生长速度变慢;与Logistic和Bertalanffy生长曲线模型相比,Gompertz曲线(Y=798.48e-203431.24exp(-0.87t),R2=0.997,Y为羽毛质量表达式,e为常数,t为胚龄)最适合拟合胚胎期全身羽毛生长。黄羽肉鸡出壳后,羽毛从DOH~D14生长缓慢,从D21~D91快速生长,D91后生长速度较慢。三个曲线模型均能较好拟合黄羽肉鸡生长全期全身羽毛生长情况(R2>0.970),且以Bertalanffy模型Y=116.88×(1-0.86e-0.02t)3为最优拟合模型,拟合度最高及残差平方和最小(R2=0.987,RSS=101.760)。(2)从E7~E9黄羽肉鸡背部皮肤突起逐渐增加,E9羽芽开始形成,E10~E11背部羽芽逐渐伸长,E12~E13表皮细胞聚集并内陷形成毛囊壁,E15毛囊形态发生基本完成;E12出现初级毛囊,E15出现次级毛囊;初级毛囊密度在E12~E15逐渐增加,之后逐渐下降,次级毛囊密度在E15~DOH逐渐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β-catenin蛋白质在E8时表达量较低,E9~E12时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E13~DOH表达量逐渐回落(P<0.05);其下游TCF4、Cyclin D1和c-Myc蛋白质表达量与β-catenin趋势一致。β-catenin蛋白质免疫荧光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一致。(3)与CON和PBS组相比,胚蛋注射DKK1对黄羽肉鸡孵化率和出壳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显著降低全身及腹部、颈部、翅部、头部和腿部等羽区羽毛的相对质量(P<0.05);与CON和PBS组相比,胚蛋注射600 ng/枚和1,200 ng/枚DKK1均会显著降低毛囊密度和毛囊直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DKK1显著下调皮肤毛囊组织中β-catenin及其下游TCF4、Cyclin D1和c-Myc蛋白质的表达(P<0.05),β-catenin免疫荧光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相一致。结论:(1)黄羽肉鸡羽毛在胚胎期和生长期均呈现缓慢-快速-缓慢的生长趋势,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分别适合模拟胚胎期和生长全期羽毛的生长发育过程。(2)毛囊在E7~E15逐渐形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在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调。(3)胚蛋注射DK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显著抑制黄羽肉鸡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直接参与黄羽肉鸡的毛囊发育和羽毛生长。
其他文献
绿僵菌素A(Destruxin A,DA)是由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生的一种六元环羧酸肽类次生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但是,DA作用的靶标蛋白还不清楚。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根据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原理,从家蚕Bm12细胞中分离鉴定出多种疑似DA结合蛋白。根据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共生于节肢动物和线虫体内的立克次体,能够通过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雄性雌性化和杀雄等多种机制调控宿主的生殖行为。作为世界上研究最为深入、应用非常广泛的害虫卵期寄生性天敌,赤眼蜂也会受到Wolbachia的感染,并进行产雌孤雌生殖。本研究选取被Wolbachia感染营产雌孤雌生殖的短管赤眼蜂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盐酸四环素对短管赤眼蜂的毒性,然后以测得的亚致死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是鳞翅目害虫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在烟草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的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生产上,烟草害虫的药剂防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叉角厉蝽的推广应用。为了探明烟草上常用药剂对叉角厉蝽存活及捕食作用的影响,寻求叉角厉蝽与药剂联合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点滴法分别测定了2种生物药剂和
学位
赤眼蜂(Trichogramma Westwood)隶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是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营两性生殖为主,但由胞内生细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诱导产生产雌孤雌生殖行为。产雌孤雌生殖赤眼蜂由于其具备高繁殖力低饲养成本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挑选感染wTpre菌株的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感染w Ccep菌株的卷蛾赤眼蜂(T.
一、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胶粘带和胶粘剂工业亦飞速地发展着。国外胶粘带生产量和消耗量都很大。以美国为例1982年生产量高达30亿米2,并且估计五年后要突破60亿米2,而且都有系列化产品,品种齐全达数百种之
期刊
昆虫嗅觉系统对选择寄主、觅食、趋利避害、繁殖等行为反应具有关键作用。昆虫嗅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气味之后,位于嗅觉感受器神经元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编码”外界气味分子,将刺激物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传递至脑。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雄虫诱杀等方法防治。由于桔小实蝇自身
本研究根据番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生理参数,通过瘘管手术获得不同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下空肠的主要消化酶活性、离子浓度以及p H值用以作为胃-肠两步消化酶法中酶和缓冲液体系的理论依据,并通过探究番鸭仿生消化参数,后通过体外仿生法与体内排空强饲法及北京鸭仿生法进行对比,判断体外仿生法评定番鸭饲料代谢能值的可行性,为快速准确评定番鸭饲料代谢能值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探索番
兽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和微生物的耐药性,因此值得关注环境中兽用抗生素残留对共存的抗生素敏感菌和耐药菌的影响及机制。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强力霉素胁迫下敏感型和耐药型大肠埃希氏菌在共培养时的适应性差异,并通过比较两者的代谢性能解释其机制,为科学评估兽用抗生素及其耐药菌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以大肠埃希氏菌K12为研究对象,选取第0代敏感型和经强力霉素梯度浓度传代驯化的第38代耐药型,交叉
经由知行合一,阶级的经济形态提供社会知识的统一原理,这涉及阶级关系及其统治形态的如何"知识具象"问题,引发对"《资本论》原理"的重新审视。据此,必须充分重视《资本论》对商品经济形态"知"和"行"的界定,科学引出唯物史观的知识规定——历史类型学、矛盾结构学及其危机形态学。阶级社会知识原理进而"阶级学"和"档案学",其实是表明:唯物史观不外在于《资本论》,而内在于《资本论》,盖因在知识生产上唯物史观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