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等离子体工艺中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数值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高功率调制脉冲磁控溅射(Modulated Pulsed Power Magnetron Sputtering, MPPMS)、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Plasma-Based Ion Implantation, PBⅡ)和等离子体基低能离子注入(Plasma-Based Low-Energy Ion Implantation, PBLEⅡ)三种脉冲等离子体工艺为对象,建立模型并数值研究脉冲等离子体工艺中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离子能量、通量和均匀性,推动相关工艺的数值研究进展、展示脉冲等离子体特性应用于表面改性工艺的优势。通过数值研究MPPMS工艺放电特性对离子沉积能量、PBⅡ工艺脉冲鞘层动力学对离子注入电流密度和PBLEⅡ工艺等离子体特性对离子注入电流均匀性的影响,理解脉冲等离子体工艺中等离子体与表面的相互作用,揭示工艺机理、优化工艺参数、拓展工业应用,并为其它脉冲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工艺的数值研究起到示范作用。MPPMS工艺具有高达90%以上的溅射粒子离化率,荷能离子沉积获得薄膜显微结构较常规磁控溅射工艺有明显改善。MPPMS工艺放电特性直接决定了离子沉积能量、从而决定了沉积薄膜的显微结构、择优取向和晶粒尺寸,是MPPMS工艺数值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第二章建立了描述MPPMS放电的等离子体模型,模型基于离化区域粒子平衡和能量平衡并考虑了电子横越磁力线的扩散损失。模型计算获得了MPPMS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并实验研究了相应条件下沉积Cu薄膜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工作气压由0.1 Pa提高至0.7 Pa,强离化阶段电子密度由8×1018 m-3增加至接近2×1019m-3、电子温度由6-8 eV降低至4 eV左右、表征输入功率中用于有效加热电子并维持放电的有效功率传递系数由0.07~0.09降低至0.06左右。采用上述模型计算获得的等离子体参数评价离子沉积能量和基片温度,当工艺参数改变导致两者降低时,吸附原子在表面的扩散迁移能力减弱、基片上输入能量减小,导致实验观察到的沉积Cu薄膜由扩展结构区域示意图中晶粒尺寸分布较大的无孔隙致密结构Zone T向具有精细柱状晶和晶间孔隙的欠致密结构Zone 1转变、晶间孔隙和表面粗糙度增加、晶粒尺寸减小。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沉积薄膜显微结构的转变,意味着此模型已考虑了MPPMS放电主要的等离子体过程,有助于揭示MPPMS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对离子沉积能量、从而对沉积薄膜显微结构的影响机制。PBⅡ工艺在浸没于等离子体中的样品上施加脉冲负偏压,可实现样品各表面同时注入改性,改性效率远高于常规离子束注入工艺。PBⅡ工艺脉冲鞘层动力学直接决定了离子注入电流密度、从而决定了改性效率,是PBⅡ工艺数值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第三章采用离子连续性方程、离子运动方程和实验测量的等离子体扩散系数建立了磁化等离子体扩散流体模型,结合磁化鞘层碰撞流体模型,描述了PBⅡ工艺中包括脉冲施加时间鞘层扩展和脉冲间歇时间等离子体回复的全脉冲周期等离子体动力学行为,模型准确性得到实验诊断结果的验证。典型PBⅡ工艺参数下,考虑等离子体扩散,稳态鞘层宽度由0.05 m增加至0.06 m,相应离子注入电流密度由4.2 A/m2降低至2.8 A/m2。增强等离子体扩散的工艺参数改变会降低稳态鞘层宽度并提高离子注入电流密度,反之亦然。不同于单脉冲情况,多脉冲作用下脉冲频率由1 kHz提高至100 kHz,平均离子注入电流密度显著提高,影响改性效率的限制因素由占空比转变为等离子体扩散。改性效率随主等离子体密度线性提高、存在横向磁场时显著降低,其它工艺参数影响不显著。PBLEⅡ工艺采用高等离子体密度结合低脉冲负偏压,大幅减小了鞘层厚度,能够实现保形性的表面改性效果。 PBLEⅡ工艺等离子体特性直接决定了离子注入电流均匀性、从而决定了表面改性的保形性,是PBLEⅡ工艺数值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第四章理论并实验研究了PBLEⅡ全工艺过程等离子体特性与保形性表面改性,揭示了PBLEⅡ工艺机理并获得优化的工艺参数。采用等离子体整体模型模拟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CR)微波放电产生10n~1012/cm3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模型结果获得实验诊断验证。采用磁化等离子体扩散流体模型计算等离子体沿发散磁场扩散至处理腔室的输运过程,结果表明PBLEⅡ工艺在样品表面产生均匀分布的等离子体,有利于获得均匀的改性效果。降低工作气压会减小等离子体与中性粒子的碰撞,提高样品表面等离子体密度。采用磁化鞘层碰撞流体模型计算脉冲施加时间鞘层保形性扩展和低能离子注入过程,工作气压5×10-2Pa、等离子体源密度由2×1011/cm3提高至5×1011/cm3,样品表面等离子体密度由1×1010/cm3提高至2.5×1010/cm3、鞘层厚度降低、注入电流密度和改性效率提高,注入均匀性得到改善。将获得的离子注入电流密度作为边界条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离散模型描述奥氏体不锈钢中氮离子低能注入同步热扩散的输运过程,模型计算氮浓度深度分布与EPMA测量结果一致。计算了渗氮层厚度分布以评价表面改性的保形性,在工作气压5×10-2 Pa和微波吸收功率300 W的优化工艺参数下,能够实现PBLEⅡ工艺保形性表面改性。
其他文献
微热管(Micro Heat Pipe,MHP)是一种常用的被动热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中。本文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方法设计和制作了各种硅基微热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热管的基本传热依赖于两种机制:工质的相变传热和通过固体壁的热传导。因此,工质和毛细管结构是微热管工作性能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微热管中的微槽起到了毛细结构的作用,主要是产生毛细泵送压力,使冷凝液返回蒸发段。因此,微
在最近几年,神经网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回归和分类问题。通过将正则项加入到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中,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正则化技术来处理与神经网络相关的问题。其中,两种经典的正则项(惩罚项)分别是运用L2范数和运用L1或L1/2范数。L2范数的功能主要是获得有界的网络权值并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而L1或L1/2范数的功能主要是使网络具有稀疏性,以便减少神经网络使用的节点和权值,与此同时并不引起对网络效率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民用和军用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医疗,智能环境监测,敏感位置的监测以及非目标物体存在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这种高层次的植入需要先进的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系统来取得成功。然而,近年来传统的WSN在工业应用领域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面临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异构性和应用依赖性的资源约束问题的挑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在较长网络周期内成功传输数据的性能取决于部署的传感器节
均衡约束数学规划问题是指带有参数变分不等式或参数广义方程约束的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在工程设计、经济均衡、交通科学、数据挖掘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在任何可行点处非线性规划中的大多数约束规范都失效,比如Mangasarian-Fromovitz约束规范,所以这类问题在理论分析和算法设计上都会引起很多问题.因此,通常采用专门的算法来处理它,其中正则化方法就是一类显著的算法.本论文研究了带有互补约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系列通过统计分析来监控制造和非制造过程的方法。过程控制是用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连续的过程。波动是一个过程的重要部分,并且为了提高过程的质量,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波动。所有生产过程都会受波动的影响。这些波动可以分为两类:普遍原因引起的波动和特殊原因引起的波动。及时监测由特殊原因引起的波动对任何过程的执行都有重要作用。在检查产品是否符合他们所设计的要求时,控制图特别有用。控制图
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是等离子体大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由等离子体压强梯度、等离子体电流以及高能量粒子(Energetic particles,EPs)驱动的电阻壁模(Resistive Wall Mode,RWM)、环向阿尔芬本征模(Toroidal Alfvén Eigenmode,TAE)等。RWM 不稳定性会限制等离子体高β的获得,从而限制能量增益因子的值。由快粒子驱动的TAE不稳定性则会
车载社交网络(VSN)是一个新兴的网络通信研究领域,其相关概念是从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和移动社交网络(MSN)这两个不同的学科借鉴得到的。这一新兴网络为内容共享,数据广播和传递服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基于社交网络分析(SNA)的应用和方法,VSN可以利用网络实体的相互依赖性来进行今后应用的开发。VSN包含了具有相似目标的车辆,乘客和车辆虚拟社区中具有类似目标,兴趣或移动模式的通勤者的社交关
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其超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卓越的学习能力以及其广泛的用途,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网络泛化能力,产生更经济的稀疏网络,克服梯度型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过快陷入局部极小点,且易产生振荡现象的缺陷.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带光滑L1/2正则项的批处理共轭梯度型学习方法.首先提出基于修正割线方程的共轭梯度法,并验证了该方法求解标准优化测试问题的有效性.其次提出双自适应参数的共轭梯
波浪破碎是海洋表面上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同时也是海洋工程和非线性水波动力学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波浪传播的多向性能够显著地影响波浪破碎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因此深入研究三维波浪破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然而,由于三维波浪破碎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采集手段并不成熟,导致目前有关三维波浪破碎的实验研究还很匮乏。为提高对三维波浪破碎现象的认识,本文提出研究双向传播波列相互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撬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疫情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研究视角的转变,变"微观"为"宏观",从"孤立"走向"整合"。在这场淘沙取金的浪潮中,重估课堂评价的作用,不禁让人想到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中指出的问题:"是选拔,还是发展?"在当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