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被誉为“最后一位儒家”。他的“文化三路向”思想不仅奠定了其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也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文化三路向说”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时值中国学者对于“西学东渐”的反思期,众多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文化进行了各种反思和思考,意图为中国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定位。梁漱溟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以意欲为文化的原点提出了文化的三条路向,“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第一路向,“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第二路向及“意欲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的第三路向。把这三条路向分别对应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即“文化三路向”。在此基础上对世界未来文化做了大胆的预测——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是把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起放在同是世界文化的高度来说明他的民族性,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给中国文化赋予了世界性。但其理论也面临很多疑问:在世界多元文化的领域中,如何以东方为主体的一元文化理论来与西方为主体的一元文化理论相对抗?就算是西方文化在完成了现代转向后和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也不能足以说明是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复归”。另外,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纠结也是他无法回避的难题。“文化三路向”思想启示我们,应该将文化的因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看出文化的本质,为当前处在文化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发展寻找可行的出路。现在的中国文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文化的争论仍然继续,“西化论”与“传统复兴论”仍然是知识分子讨论的重要话题。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及他提出的文化自救,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现实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辩证看待梁漱溟“文化三路向”思想,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对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