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家税收体系,这既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又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要求。近几年国内一直存在税收超GDP增长的观点,与此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一现象的褒贬评价也是莫衷一是。现存的税收制度是否起到了自动"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作用的效果有多大?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税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在"十二五"计划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改革国家税收体制,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科学化、精细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制度,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八个部分。主要逻辑是:第1章是导论部分;第2章探讨了税收自动稳定器度量工具的理论解释;第3章对中国税收总体上的自动稳定器进行了分析;第4章用SVAR模型对中国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进行了动态的计量检验,并分析了税收稳定经济波动的途径;第5章对不同税种自动稳定器的效果进行了一般框架上估计和分析;第6章用SVAR模型对不同税种自动稳定器效果进行了动态的计量检验,并分析了不同税种稳定经济波动的途径;第7章对影响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分析。第8章是结论部分。具体的内容如下: 本文第1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文中所用的方法和测量工具。对于国内外的文献综述,文中根据自动稳定器的建模和计量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评析。最后分析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给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之间的关系逻辑。 本文第2章对当前存在的关于税收自动稳定器度量工具的理论进行了介绍,这些度量工具既有非常简单的乘数和弹性测算,又有比较复杂的模型推导,更有基于实证的计量模型。自动稳定器效果的大小一般用周期性余额来表示,这需要对预算盈余进行分解。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研究这个问题时多采用潜在产出法,即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上的预算余额为结构预算余额,它代表了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效果。这些方法都是先估计潜在产出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预算余额分解成周期性成分和结构性成分。结构性余额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的税收收入和实际的政府支出的差,而周期性余额则由实际盈余中减掉结构性盈余得到。本章还引入CGE模型和SVAR计量方法来度量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结合我国税收统计的指标和数据,对这两种模型和方法进行比较利用,可以达到度量和检验自动稳定器效果的目的。最后把我国的自动稳定器效果和OECD国家做比较,得出了我国自动稳定器效果比较弱的结果。 本文第3章对中国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做了一般框架的分析。本章开始介绍和探讨了我国当前税收制度的整体框架和税收规模状况,结论认为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和税收规模是研究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的背景和前提,也是影响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因素。对我国税收产出弹性的分析表明,我国税收产出弹性长期大于1,是同时期税收收入超GDP增长的最直接原因;税收点弹性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反向变动,表明了我国自动稳定器的存在。本章第2节利用潜在产出法对我国预算中的周期性余额和结构性余额进行了估计,估算出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用周期性余额表示。结论表明我国产出缺口与自动稳定器同方向变化,说明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存在,并且给出了每个时期自动稳定器的大小值。本章第3节利用汉森自动稳定器直接对我国的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进行度量。首先对度量工具中的各变量参数进行估计,之后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我国税收的自动稳定器效果。结论认为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效果和相机抉择效果的影响在大多数年份是相反的,并且呈现出对称性特征。预算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发挥也受到时滞的影响。本章第4节利用CGE模型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进行建模,模拟我国税收变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结论认为,在经济受到冲击影响下滑时,我国宏观税收的自动下降会刺激总投资的增加,体现了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本章第5节把我国的自动稳定器效果与OECD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的税收稳定器效果不显著。 本文第4章从计量的角度检验了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以及影响经济波动的途径分析。文中运用SVAR模型对税收与产出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然后利用方差分解分析了产出受到冲击后,税收收入反应状况。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检验税收对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等反应经济波动各要素的冲击反应效果。本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对我国1994:1-2009:4期间税收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冲击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论认为提高税收会使产出降低。税收冲击对产出仅有短期效应,产出冲击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效果则是长期有效的。税收对产出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税收的增加有助于抑制消费和投资,减少进口和出口,从而防止经济过热;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税收的减少有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抑制经济下滑的趋势。反之依然。 本文第5章考察了不同税种对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效果。本章第1节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税制结构概况。根据经济理论,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税收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时,仅研究总量税收是不够的,要分税种进行研究。本节的分析表明不同的税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不一致的。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进行,税收结构在发生变化,直接税在税收总量中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这直接影响了我国自动稳定器的效果。本章第2节主要测量和分析了不同税种的收入产出弹性。对我国不同税种收入的产出弹性分析表明,直接税主要是指所得税等一些具有累进性质的税种,这些税种税率的累进性设置增加了对经济波动的稳定效果。而间接税由于大多实行比例税率或定额税率,累进性较差,对经济波动的稳定性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细分税种进行分析,如果税收对经济周期具有自动稳定器效果,那么不同税种的产出弹性就表明了具体的税种自动稳定器的强弱,以及对我国总体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发挥的贡献大小。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效果最大,而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效果却很小,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税收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仍然是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而在所得税中,企业所得税占75%的份额。因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效果要优于占总体税收比重很小的个人所得税。本章第3节用潜在产出法度量不同税种的自动稳定器效果。与第3章的方法一样,运用潜在产出法测量我国不同税种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可以了解我国不同税种是如何通过影响预算,进而作用于经济周期的。总的来看,增值税的周期成分最大,其次是企业所得税,其他税收收入,个人所得税及营业税,周期成分最小的是消费税和关税。本章第4节利用CGE模型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进行建模,模拟我国税收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还显示随着间接税综合税率降低,除了总投资会有所增加,其它各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因此在不考虑其它冲击因素的前提下,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对于经济的自动稳定效果的发挥是最优的。 本文第6章继续使用SVAR模型对不同税种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冲击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根据经济理论对不同的税种与国民经济中相关部门的互相影响进行考察,分析不同税种作用于经济周期的途径。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估计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后,施加识别条件对财政政策冲击进行识别并得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对财政政策冲击进行冲击响应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各种税收对产出的冲击作用不同:个人所得税通过降低私人消费,并对劳动供给无影响从而对产出具有负向冲击;企业所得税增加了投资成本,抑制了投资从而对产出具有负向冲击;间接税对产出的冲击不一样,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对私人消费具有较小的负向冲击,而对产出具有较大的负向冲击。 本文第7章对影响我国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是决定税收自动稳定器效果的内在因素,比如税收产出弹性、税收收入规模,税制结构,以及税率设计的累进性等。另一方面是影响税收自动稳定效果的外在因素,比如税制改革、税收征管、经济周期和开放程度以及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等等。 本文第8章为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