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本文通过采用SAS&SDS量表,SCL_90量表以及自己设计的大学生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对医学院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不同阶段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
研究目的:利用有效的测量工具,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所在及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测量结果为科学依据,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城乡生活环境差异,恋爱,上网以及学习及就业压力等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的影响;针对医学院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年级整群抽样方法。利用SAS&SDS量表,SCL-90量表以及自己设计的大学生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山东大学医学院08年级(一年级),06年级(三年级),03年级(六年级)和02年级(七年级)共计350名学生进行测量。收回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31份。回收率94.6%。
结果:
1、被调查人数331人,无焦虑抑郁症状234人,占70.7%;有症状的97人,占29.3%。其中,有抑郁症状表现的59人,占有症状人数的60.8%,有焦虑症状表现的38人,占有症状人数的39.2%。说明在医学院仍有29.3%的医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这部分学生如果得不到重视与帮助就有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
2、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活适应稍差或者不能适应的同学均与焦虑的产生有关系。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发生焦虑的可能性是非独生子女的1.875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发生焦虑的可能性是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0.388倍,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发生焦虑的可能性是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的0.388倍;由于独生子女影响因素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是0.1691,能适应大学生活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是-0.2343,说明能否适应大学生活相比独生子女这个因素来说,对患焦虑症状的影响更大。
3、不同年级间大学生抑郁情况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2.352,P=0.006<0.05,按α=0.05水准)。数量上三年级人数最多,但如果按照各年级出现抑郁症的人数与各年级参测总人数的比值来比较,三年级和七年级的比例相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医学生抑郁情况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4、医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城市或农村)以及对大学生活感受的好坏与抑郁症状的产生有关。来自城市的学生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发生抑郁的1.805倍;目前对大学生活感受到丰富多彩学生是对大学生活感受到一般的学生发生抑郁的0.430倍,对大学生活感受一般的同学是对大学生活感受单调乏味同学发生抑郁几率的0.430倍;对大学生活有恐惧感且不自信的同学是曾经对大学生活有过恐惧感且不自信同学的1.610倍,对大学生活曾经有过恐惧且不自信同学是对大学生活无恐惧感不自信感同学发生抑郁的1.610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对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是其发生抑郁的0.506倍,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对较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是其发生抑郁的0.506倍;喜欢目前教学方式的学生发生抑郁的可能性是不喜欢目前教学方式的1.918倍;由它们各自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来看,目前对大学生活的感受这一影响因素对抑郁的产生具有最显著的影响。
5、不同年龄的医学院学生在SCL-90的强迫症状维度上,在0.05的检验水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每增大一岁,强迫维度的得分就会相应减少0.0345分,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遇到问题寻找帮助途径为辅导员的同学比寻找家长帮助的同学,其强迫维度的得分会相应减少0.8226分,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敌意、偏执外,不同年级之间的医学院学生在SCL-90上的其他维度,在0.05的检验水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
6、以SCL-90强迫得分作为因变量,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入学前对大学生活的期望程度;学习生活感受;日常生活感受;自信程度;交友情况;大学生活适应情况;基础课喜爱程度;临床课喜爱程度;上网情况;学习压力;学习成绩;老师/辅导员交流情况;对教学方式评价;恋爱状况作为自变量(以下自变量均相同),进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的总体检验结果显示F=4.53,p<0.0001说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自变量对大学是否有恐惧和不自信、交友情况、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压力、遇到问题寻找帮助的途径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强迫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自变量对大学是否有恐惧和不自信、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压力、恋爱情况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人际关系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自变量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压力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躯体化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影响因素中,以适应大学生活差为参照组,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比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来说,其在人际关系上的得分会少0.8030个单位,适应大学生活稍差的同学在人际关系上的得分比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少0.6385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大学压力大的同学比压力小的同学在人际关系的得分上会增加0.2642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没谈过恋爱的同学比起恋爱稳定的同学,其人际关系上的得分会相应增加0.1857个单位,回归系数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7、以SCL-90抑郁得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对大学是否有恐惧和不自信、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对所学课程喜爱程度、大学学习压力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抑郁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影响因素中,以适应大学生活差为参照组,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比很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来说,其在抑郁上的得分会少0.6799个单位,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在抑郁上的得分比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少0.5494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大学课程喜欢的同学比起不喜欢的同学,其在抑郁上的得分会少0.3515个单位,喜爱程度一般的同学比不喜欢的同学在抑郁上的得分也会小0.2594个单位,回归系数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以SCL-90焦虑得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目前对大学日常生活感受、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焦虑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目前对大学日常生活感受丰富多彩的同学,比较对生活感受乏味的同学,在焦虑的得分上会少0.3571个单位,感受一般的同学比较感受乏味的同学在焦虑的得分上会少0.2089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影响因素中,以适应大学生活差为参照组,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比很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来说,其在焦虑上的得分会少0.8295个单位,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在焦虑上的得分比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少0.8208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9、以SCL-90敌意得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在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敌意的作用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影响因素中,以适应大学生活差为参照组,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比很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来说,其在敌意上的得分会少0.8372个单位,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在敌意上的得分比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少0.8564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0、以SCL-90恐怖得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在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恐惧的作用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影响因素中,以适应大学生活差为参照组,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比很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来说,其在恐怖上的得分会少0.7433个单位,稍差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在恐怖上的得分比适应大学生活差的同学少0.6643个单位,回归系数估计值经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1、以SCL-90偏执得分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自变量对大学是否有恐惧和不自信、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偏执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12、以SCL-90精神病性得分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自变量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压力在分别消去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后,对精神病性的作用都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建议:在医学院学生中,不论男生、女生或者年级高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尤其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及人际关系上。不同年级在具体症状以及不同症状表现程度上,如: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不同在某些方面如人际关系,敌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大学生的恋爱经历对学生的心理也有很明显的正负面影响。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和日常生活等)适应性的强弱以及来自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对学生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氛围。另外要建立纵深的专业性心理教育与全方位的非专业性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