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大气动力学的微波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环境演变等重大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研究的热点。尽管对流层的数据可以作为季节性天气预测的数据来源,但中层大气的气象数据在气候变化预测中也变得愈发重要。从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模型增加了对平流层甚至是中间层的大气动力学研究。与对流层相比,中层大气演化速度更慢,来自中层大气的向下传输影响可能导致地表的持续且可预测性的变化。所以对中层大气特性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对对流层天气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臭氧分子主要存在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发出的高能紫外线,是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的自然屏障。一氧化碳主要存在于中间层和热层低层,由于其化学寿命长且化学活性低,所以是中层大气良好的示踪剂。因为分布的高度不同,对这两种分子进行协同观测可以比较全面的提供中层大气化学、物质相互输送、大气动力学、以及太阳辐射对大气组成的影响等重要信息,为对中层大气中的现象进行更加深刻的描述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不同高度大气中不同种类分子的测量手段有很多,其中地基微波辐射测量技术因为可以实现对大气中分子辐射谱线的日夜观测,无需人为监护,观测受天气影响小以及设备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备受各国大气研究领域人青睐。现今微波辐射遥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已建立的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平流层和中间层中一些气体的垂直分布。风速信息对中层大气动力学研究尤为重要,对风速的研究既能够揭示大气环流运动变化的本质,又能对地表和对流层天气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目前国际上对中层大气、大气环流波动及对其未来变化预估数值模型等研究投入了大量且深入研究,我国对中层大气及其与低层大气动力学的过程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研究投入少,导致观测资料缺乏,相关科研工作推动进程缓慢。为了推动中层大气研究,研究生期间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研究:1.参与国内首台用于探测中层大气的地基微波辐射计RSO3CO-120-1的设计过程与平台建设和运行。该台辐射计利用频率开关技术实现了对中层大气中臭氧和一氧化碳在110-116GHz频段的旋转跃迁谱线的日夜观测。系统总噪声在臭氧和一氧化碳的观测频率下分别为560K和760K。该台辐射计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移动,可作为独立观测单元进行长时间稳定观测。辐射计可以远程操作,几乎不需要维护。(1)设计了适用于该台微波辐射计的观测循环,实现了对谱线的日夜观测;(2)对辐射计接收的谱线数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线校正方法。利用2020年8月24日暴雨天的数据进行了信号通道和参考通道的增益变化研究,确定了除去待测分子信号贡献的基线在两个通道的比值。该方法显著减小了臭氧信号在边带的不对称性。臭氧谱线的不对称性的均方差由之前的0.269变为0.126;(3)使用倾斜曲线测量,实现了对对流层不透明度的测量。经过基线校正和对流层校正后的谱线很好地显示了臭氧含量的日夜变化以及一氧化碳丰度的季节性变化。2.基于ARTS软件和Qpack反演软件包,研究了适用于长春地区的大气谱线正向传输模拟过程以及谱线的反演算法,提供了基于分子辐射谱线和多普勒效应计算风速的方法。(1)经过正向模拟可知O3谱线噪声均方差为0.0652K,而CO谱线的噪声均方为0.1444K。(2)对观测获得的O3和CO谱线进行反演模拟,反演的分布结果可以很好反映出冬天O3的次级峰。与Aura MLS数据对比发现O3和CO的反演数据和卫星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3)对其平均内核矩阵研究发现,在该算法下臭氧的置信区间为30km~81km,一氧化碳的置信区间为55km~89km。这样的反演算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分子,例如O2和H2O的分布反演。这种持续的测量在未来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臭氧层的演变、O3和CO的年际变化、极地涡旋及Brewer-Dobson环流等大气现象对中纬度地区的影响。3.利用位于乌克兰哈尔科夫(36°E,50°N)的微波辐射计观测的CO谱线原数据,反演获得了中间层的CO分布和风速信息,结合Aura MLS数据、ERA-interim数据、MERRA-2再分析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等,研究了2017/2018年北半球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现象对中纬度地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2018年北半球SSW期间,CO分布、纬向风、中间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均显示出垂直震荡;微波辐射计记录到在2月10日中间层风速从10m/s的西风变为10m/s东风的逆转,并且记录到了中层大气中CO含量的波动情况。(2)微波辐射计观测的CO变化和Aura MLS的CO数据显示,两者具有相似的变化。哈尔科夫地区的CO变化可以通过行星波活动变化和极地涡旋变化引起的水平空气质量的重新分布解释。(3)对中纬度中层大气中行星波的变化研究发现纬向风的逆转对行星波的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纬度中间层发现了行星波1波在SSW发生前后由向东运动转变为向西运动的现象;(4)在SSW发生后的十天后,在哈尔科夫地表发现了异常低温的现象。本文创新点:本文提出中国首台中层大气观测地基微波设备的数据校正方法以及反演方法;利用微波辐射计记录了2018年SSW期间中间层风速反转事件;首次研究了中纬度中层大气行星波频谱演变。
其他文献
欧龙布鲁克微陆块(抑或全吉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南侧为柴北缘早古生代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邻祁连微陆块。欧龙布鲁克微陆块是塔里木东南缘微小陆块之一,被认为是近于消亡的塔里木克拉通残片。前人的研究发现,这些微陆块同样保存着与超大陆汇聚及裂解有关的地质信息,对微陆块构造热演化历史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微陆块与中国三大克拉通的亲缘性,还可以为刻画全球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所以,对微陆块的热
水土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华北滨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同时该地区拥有的大面积浅层地下咸水和盐渍化土地却处于闲置状态。如何经济有效地改良盐碱地以及开发利用浅层咸水资源,已经成为解决当地土水资源危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传统意义上的排水降盐方法有着工程量大,效率低下等诸多不足。随着非开挖定向钻进技术的日趋成熟,由其衍生而来的水平井技术为滨海地区排水降盐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和方法。但如何确定水平井
本文选择华北克拉通北东部吉南–辽东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并结合室内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研究,厘清了华北克拉通北东部吉南–辽东地区早白垩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和分布规律,查明了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浆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北东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深部过程,进一步结合地质及地球物理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松嫩地块上东风山群红林组和佳木斯地块上麻山群西麻山组和马家街群以及两地块上新元古代变质变形的火成岩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变沉积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确定了松嫩地块上东风山群红林组和佳木斯地块上麻山群西麻山组和马家街群的形成时代,并讨论了其沉积环境、物源及构造背景;通过对松嫩地块东缘和佳木斯地块西缘变质变形的火成岩组合进行锆石LA-ICP-MS
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类整数值自回归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首先,基于经验似然方法,研究了一阶整数值泊松自回归模型的统计推断.给出了参数的极大经验似然估计和置信域,同时给出了检验稀疏参数是否随机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一组因烧伤索赔次数的实际数据.其次,提出了马尔可夫转换的一阶整数值自回归过程.讨论了过程的基本性质,给出了未知参数的条件极大似然估计,并通过数值模拟研
同核双原子分子及离子借助高对称性的阿贝尔点群D∞h下的D2h子群来精确的描述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结构。这类分子及离子的电子态波函数具有明确的奇偶性,使得电子态之间的跃迁及自旋-轨道耦合效应(SOC)具有较为严格的选择定则。碳族和氧族的双原子分子及离子的激发态具有较高的电子态密度,密集分布的电子态之间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可以导致一些束缚态的预解离,造成谱带的断裂或者弥散,增加了光谱分析和标识的难度。另
生命系统在应对自然环境变化时,通过借助自身的传感反馈机制和驱动功能来调整其复杂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科学界试图通过参考自然的方式开发新材料和应用。然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模仿自然中的活跃微环境以创造出具有动态和可调节特性的响应材料。刺激响应性聚合物,也称为“智能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智能材料在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如温度、光、压力、电等改变时,材料内部会做出响应的微观结构或构
本文以中亚造山带东段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为研究区,选取了区内不同时代和不同出露位置的代表性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不同单矿物进行了元素和多重同位素分析测试工作,包括长石原位Sr-Pb同位素、磷灰石原位Nd同位素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依据单矿物Sr-Pb-Nd-Hf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异,并结合花岗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地壳属性;通过锆石Hf同位素数据,建立了额尔古纳
格子Boltzmann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以来,迅速成为一种处理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乃至偏微分方程数值求解领域的一种新型方法。由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数值求解方法具有算法并行性好、程序易于实现、边界适应性强等优势。它受到了来自各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并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使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在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体系
时间序列分析在保险精算、环境污染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流行病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所研究的实际数据,往往反映着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因而,时间序列背后是某一现象的变化规律.这是一门关心动态数据的学科,比如可以应用于监控医保卡的违规使用情况、理解金融产品的动态发展机制、或是预测某一地区未来各月的降雨量.这也是一门擅长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学科,比如令地球物理学家困惑的问题,随着陆地和海洋温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