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15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率先颁发了新制定和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此次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其传递的审计思想对我国审计报告模式的优化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为缓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信息需求与低质量会计信息供给之间的矛盾,让审计报告使用者从阅读中获取充足多样的有效信息,同时持续保持与国际准则的同步发展,我国财政部也于2016年12月对中国审计准则完成了修订。准则规定,A+H股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开始在审计报告中增设关键审计事项。随着改革的逐步开展,关键审计事项的地位愈发重要,更是被誉为“皇冠上的钻石”,这也是审计报告在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变化,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已然成为当下审计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众学者纷纷展开研究。基于审计准则改革的背景,本文对2016-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展开量化分析,根据关键审计事项内容对样本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经营损益类关键审计事项”、“金融损益类关键审计事项”和“非损益类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差异;并进一步探析产生影响的具体路径,检验审计师责任与管理层权力的中介作用。在稳健性检验中,依次以审计时长的自然对数、基本琼斯模型下的可操纵性应计来计量审计质量代入模型回归,检验原假设;分别以审计师责任、管理层权力作为调节变量排除调节效应的情况。在进一步研究中,依据关键审计事项内容是否变化、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发生变化对样本分组,探究“变化组”和“未变化组”中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差异。本研究推断:首先,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显著改善审计质量;其次,披露“损益类关键审计事项”能显著改善审计质量,其中,“经营损益类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抑制可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最后,审计师责任和管理层权力对审计质量起到了中介作用,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通过加强各方监督作用、提高风险等途径增强审计师感知的责任、有效抑制管理层权力,最终影响审计质量。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第一,以往国内学者多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预先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实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与审计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第二,检验了不同类别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对审计质量作用的大小也有所不同。第三,细化作用机制,验证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强制披露确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抑制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有利于增强信息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信心,帮助其投资决策;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有效抑制管理层权力,约束管理层的财务报表操纵行为,进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治理层能通过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变更判断管理层是否忠诚履行受托责任。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当某一国家的金融子市场发生风险时,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扩散到其它金融子市场,引起市场之间风险的传导,这种跨市场风险的传染通常又被称之为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如果不加以阻止最终将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其中流动性不足甚至枯竭经常会成为市场波动风险的主要来源。2015年1月到6月期间我国股市的资产价格持续上升,上证指数一度达到甚至超过了 5000点,市场中参与者的投资热情也随沪深
经过股票市场数十年的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是吸引投资者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双层股权”同“同股同权”相比,一直被认为是不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股权结构设计。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可能会导致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但是双层股权结构也存在一定优势。例如,双层股权结构由创始人掌控公司,降低公司被恶意并购的风险,同时,创始人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愿景,可以做出更好的经营投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基金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尚处于封闭式基金试点时期。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成立于2001年,意味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步入新阶段。在经历了 2006年的“基金热”,2012年的资产管理监管放松和鼓励金融创新政策后,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快速增长,基金市场迅猛发展。开放式基金因其进入门槛低,由具有专业理财能力的管理人投资,共同分享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以NBA为代表的国外联赛和国内其它体育联赛正在快速且强势的争夺国内体育市场,CBA联赛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实现职业篮球市场化的发展目标,离不开合理、完善的机制运行。因此,根据我国职业篮球市场化竞赛体系的结构和特点,优化和完善市场化CBA竞赛体系的驱动机制,成为加快推动CBA联赛市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
视错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特殊视觉现象,是视觉捕捉到的影像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视错觉这一表现手法在招贴设计中的广泛运用为艺术作品带来独特的魅力。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错觉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本文第一章节阐述视错觉的概念、产生原因;探究视错觉在招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图形视错觉、色彩视错觉和动态视错觉。从视错觉理论和在招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出发,分析视错觉与招贴在吸引大众注意
复译是中西翻译史上的普遍现象。“从时间角度看,这种文学作品复译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有译本的先后之分,即几个译本有时间上的差距,带有后人对前人工作的继承、发展或超越的性质;另一种则是在同一个时期,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出现两种或数种译本。”(许钧,1994,p.2)Netherlander(2000)归纳出复译的五个理由:一是现存译本已无法令人满意且无法有效修订;二是原作有了新的权威版本;三是现存译本风格
西安,世界历史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民间传统艺术,鼓乐就是其中的一种,她作为流传至今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民间鼓吹乐,其历史悠久、风格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被国内外音乐学者所吸引着。南集贤鼓乐从2009年申遗成功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虽然鼓乐社也逐渐在改变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并摒弃以父子和师徒之间等等古老传授和传承方式,但对于鼓乐而言,依然面临着传承上的困境,
伴随着中俄两国关系越来越密切,学中文的俄罗斯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研究中文与俄语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在中文与俄语语法、词汇等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虽然,许多语言学家对程度副词用法、功能、分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在中俄程度副词差别比较方面还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看,本研究对学汉语的俄罗斯的学生和学俄语的中国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业在近些年内也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金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以香港旅游业为例,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数据显示,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旅游行业经历了 20年飞跃式发展,内地赴港人次从1997年的236万攀升至2016年的4277万,增长超过17倍。得益于
中国“新生代”艺术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种艺术现象,在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上的共性是重视作品的制作过程和个人的艺术语言与视觉符号,并以旁观者的视角和更贴近现实的方式对变迁中的社会进行冷静的艺术处理,与八十年代艺术家的作品拉开了距离。西南地区的新生代艺术家以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为主,其作品更强调自己身体的经验和心灵的感受,与北方新生代艺术家作品中的政治敏感度和隐藏于个体生活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