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恒温搅拌不经衍生化的HPLC—UV法,直接测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优化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该法具有耗时短、不需衍生化前处理、青蒿素不易分解等优点。
实验表明青蒿素含量与青蒿的种质、采收时间、部位和产地密切相关。采收时间对青蒿素含量影响较大,其中以盛花前叶含量最高,茎秆中含量低。取样分析表明,增城2号青蒿的三年引种青蒿素测定含量较高,08年为0.981mg/g,同时含量随在广州的种植年份逐年增长,可作为广东省青蒿栽培高产品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采用活性追踪法从青蒿浸膏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IR,EI—MS,1HNMR,13CNMR),确定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环二十四烷(Ⅰ)、环二十八烷(Ⅱ)、青蒿丙素(Ⅲ)、乙基香兰素(Ⅳ)、6—甲基—5—异丙基-2-羟基—5—庚烯—3—炔(Ⅴ)、3—甲基-2-[(1E,3Z)—1,3—戊二烯]基—1—羰基-2-环戊烯(Ⅵ)、阿魏酸乙酯(Ⅶ)。对其中6个化合物进行了化感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青蒿中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籼稻、菜心、萝卜和大白菜等受体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活性,尤其对四种受试植物幼根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较为强烈。在浓度为1000μgml/L,其化感活性强弱顺序为:化合物Ⅴ>Ⅲ>Ⅳ>Ⅷ>Ⅵ>Ⅱ。其中6—甲基—5—异丙基-2-羟基—5—庚烯—3—炔、青蒿丙素和乙基香兰素可能为青蒿乙醇提取物中的化感活性物质。这为开发新型环保植物源农药(如除草剂)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青蒿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