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财富的分化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事关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住房财富分化造成的不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文基于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及特点剖析了住房财富不平等的成因、变化机制及其对总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对于未来住房政策制定和促进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梳理了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和逻辑,分析了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财富积累的历史过程及住房财富分化特征。进而基于住房财富不平等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的成因、变化机制及其对总财富不平等影响的理论路径,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说。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检验了制度因素、国家政策干预、家庭特征影响家庭住房产权,进而影响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实证检验模型,并探究住房产权类型所造成的住房产权成本及住房财富差异;采用多年的截面家庭数据,检验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动态变化机制,研究住房财富不平等在群体间及群体内部的变化过程及作用机制;采用中介变量分析检验住房对总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家庭自有住房对总财富不平等的贡献及其作用过程。本文研究发现:(1)制度因素、国家政策干预、家庭特征导致了中国城市家庭住房产权的分化,进而影响到住房财富不平等,同时住房产权类型差异也是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的重要成因。(2)中国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及住房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3)社会对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回报的转变是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变化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教育、收入因素对于家庭住房财富有显著增强的正向影响,职业类型地位的高低对家庭住房财富影响显著但并无增强;同时,对不可观测技能的回报变化也是造成组内住房财富不平等上升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对人力资本回报的差异逐渐成为住房财富不平等变化的重要内在机制。(4)家庭自有住房对家庭总财富积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实证研究表明,家庭自有住房通过住房财富增值、住房按揭和抵押贷款以及住房租金收益是影响家庭总财富不平等的具体路径。最后,论文总结了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今年47岁,最近总觉得很累,浑身没劲儿,医生说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请问,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病吗?辽宁王××王读者: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身体出现慢性疲劳症状的病症,具体定义是长期(连续6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疲劳感觉或身体不适。其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劳、失去食欲、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肠不适、黄疸、焦虑、抑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对光及热敏感、暂时失去记忆力、无法集中注意力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