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一种以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内异位存在为特征的疾病,异位的内膜组织由腺体和间质组成。根据异位内膜对子宫肌层的浸润范围,该疾病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AM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经量过多和痛经,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或休克;AM对妊娠也有很大影响,可能造成不孕或者流产。对广大女性的身体、心理、经济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子宫腺肌病有多种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当前并无药物可以根治该病,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而传统的子宫切除术虽然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但随着该病发病年龄的逐渐年轻化和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切除术接受度越来越低。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其不仅可以满足患者保留子宫的意愿,避免子宫全切术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方式,疗效显著,优势突出,值得选择。研究目的整理分析山东省立医院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探讨“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治疗优势及临床价值。研究方法1.随访组: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5年期间,山东省立医院妇科收治、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并接受“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的1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电话随访、追踪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及资料,观察分析其在手术前后痛经程度(术后1、6、12个月)、子宫体积(术后1个月)及月经情况(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变化,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评估临床疗效。2.检测组: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的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血红蛋白(Hb)、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后,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出血量、经期时间、子宫体积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月经周期、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即贫血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0.05)。本研究随访组13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月经过度减少(经期点滴出血)或者闭经症状,7例患者1年后痛经症状复发。研究结论“U”型子宫部分切除成形术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经,减少经量,改善贫血症状,并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选择的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正>8月10日,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强调,用三年时间攻坚克难,竭尽全力解决铜仁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确保第一年初见成效,第二年基本缓解,从第三年起全面建立常态化、制度化
6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联合国成立。自此,世界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国际法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60年来,国际社会汲取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国际法律秩序在联
<正>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得体之法,关键在"理"。必须依"理"保护、依"理"利用,古村落才能做到既保住古老的神韵又焕发全新的生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正> 当华南热带地区的初夏来临时,无论你是在街边行道树下行色匆匆,还是在婆娑树影下闲庭信步,抑或穿行于美丽的林野田间……不管在哪里,你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那翠冠如盖
期刊
初中化学教材将元素观的内容分散于不同的章节中,元素观建构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内容,把它当作一个"单元"来进行设计。通过明确元素观的基本理解,整体分析教材,整体设计问
道教医学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在明清之际已经汇入传统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其精华乃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以平实的态度、科学
报纸
目的:体表定位腓浅神经,为腓骨骨折提供安全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经4%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7~88岁,平均69岁;左侧35例,右侧31例。对下肢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打开市场,从国际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01年
<正>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于甘、青地区的一支地方性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曾称为“甘肃仰韶文化”。它主要分布在甘、青两
<正>寨英古镇傍水临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与黔东民居相结合的古建筑群落。寨英古镇最富特色的文化现象便是"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