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矿物赋存与热转化特征对其黏温特性影响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中矿物显著影响煤灰黏温特性,进而产生堵渣等问题,制约气化生产。本文以煤中矿物和煤灰黏温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浮沉试验、工业分析、煤灰成分分析及煤灰熔融性测试等手段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的基础性质,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定量分析了神东矿区煤中主要矿物组成,利用煤灰高温黏度测定仪测得煤灰黏温曲线,采用Fact Sage7.3以煤灰成分为基础对其进行了黏温特性模拟,探讨了影响煤灰黏温特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煤中矿物类型和含量对煤灰黏温特性的影响机理,并以Urbain修正模型为基础,考虑六种修饰组分,形成黏温曲线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神东矿区煤中矿物组成主要有伊利石、方解石、黄铁矿、菱铁矿等,存在部分石英与伊利石共生;伊利石含量高并部分伴生石英造成煤灰中硅铝含量及硅铝比高且增大煤灰黏度;方解石是主要含钙矿物,钙含量过高会导致黏度增大且出现结晶渣;铁系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菱铁矿,铁含量相对较高导致网络结构松散并降低煤灰黏度。模拟煤样混配后的黏温特性结果表明,煤样配比在4.1:5.9~8.3:1.7之间能够较好的满足液态排渣气化炉的操作温度和黏度区间。使用黏温预测模型计算时,对结晶渣型煤灰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但对玻璃渣型和塑性渣型煤灰计算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煤炭自燃是煤矿井下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安全。针对不同惰气防治煤自燃时阻燃效果差异明显且机理不清楚的问题,本文从气体置换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惰气阻燃效果的差异及机理。首先采用惰气等温动态置换煤体中氧气的实验装置,以粒径和流量为变量,分别进行N2和CO2置换煤体中氧气的实验,得到了氧气的置换量、置换效率和平均置换速率等表征惰气常温置换能力的参数,对比研究了N2和CO2的防火差异;然后,采
红庆河煤矿作为我国西部典型强动压矿井,近年来冲击事件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在红庆河煤矿冲击事件中,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体为冲击地压提供了良好储能载体,大采深带来的高地应力提供了较高静载,顶板断裂提供了较强动载。本文以红庆河煤矿为研究背景,运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冲击倾向性煤体动态力学特性,目的在于探究冲击失稳破坏机理,也可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红庆河煤矿煤
CL-C型黏土水泥浆具有可注性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煤矿注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注浆压力、扩散半径等参数的确定多依靠经验公式,且多已无法满足于工程现实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系统的研究CL-C型黏土水泥浆的流变性能以指导注浆参数的合理选择。首先设计了本构试验并利用三种流变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认为CL-C型黏土水泥浆符合宾汉流型,且随连续流动时间的延长能够保持宾汉流型不变,同时浆液各组分
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由于煤炭资源烧蚀而形成的火烧区。火烧区中常赋存大量地下水,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产生威胁。本文以大南湖二矿南端帮边坡为研究工程背景,综合运用室内试验和现场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边坡地下水渗透特性,边坡滑移失稳机理,对边坡隔水煤岩柱尺寸进行了优化。开展抽水试验研究了边坡富水特性,坡体不同区域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统计边坡不同位置水位显示边坡水力坡降在5.3°~12.8°之间。
煤矿井下灾害防治用钻机采用人工装卸钻杆的方式不仅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差,而且钻孔位置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加接钻杆难度大。为提高钻孔施工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响应国家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可实现自动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展开研究。本文在分析普通钻机各类夹持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钻杆夹持机构,并进行强度校核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研究实现了钻杆平稳、高效的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防爆胶轮车在井下行驶时易发生侧翻事故导致驾乘人员受伤,为了提高胶轮车安全性能,本课题以WC8E铰接式防爆胶轮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假人模型建立了胶轮车整车侧翻模型,以事故再现的方式对不同侧翻工况下驾驶室安全保护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对多刚体动力学算法和非线性显式动力学有限元两种算法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塑性铰理论,建立了WC8E驾驶室结构塑性铰理论简化模型,
在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立井井筒穿越的冲积层厚度不断增加,需要应用承载力更高的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对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的受力特点及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研究了冻结法施工中井壁受到的各种外载。根据外载特性及工程实际,定义了新的钢筋折算系数并推导了其公式,分别按照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两种状态,结合不同的强度准则,分析了混凝土井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本文以揭示高浓度煤浆成浆机理为目的,围绕超细研磨过程中煤粒表观特性变化、高浓度煤浆中多尺度颗粒空间分布特征和交互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宽粒度分布成浆实验、超细颗粒表观特性表征、多尺度颗粒间相互作用力计算、数学模型推导等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细浆和超细浆最佳掺入比例为15%;先将粗粉和超细浆混捏,再加入添加剂,浆体性能最佳,先将超细浆和添加剂混捏,再加入粗粉,浆体性能最差;利用纳米CT对
旋流燃烧器是煤粉工业锅炉高效低氮燃烧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本文对单锥旋流燃烧器开展冷态模化和煤粉燃烧试验,通过对比一次风粉逆向射流给入方式研究浓淡直流给入时的气固流动和燃烧特性,以及助燃二次风配风方式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最终结论如下:(1)相较于一次风粉逆向射流给入方式,单锥旋流燃烧器采用浓淡分离直流给入方式时,预燃室内无回流现象,助燃二次风同一次风粉混合区域较长,颗粒呈现“内粗外细,内浓外淡”分布。
准格尔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开采基地之一,该地区矿井采掘主要位于石炭-二叠系,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其下伏寒武-奥陶系岩溶水为直接充水层,岩溶水害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十分严峻。同时,受季风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研究区气候干旱,降雨量稀少,水资源短缺,岩溶水系统与该地区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农业用水密切相关。水化学特征是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查明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