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组站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考虑学生安全以及车站生产安全等现实因素,无法参与现场调度指挥工作。本文依托物理模拟平台,以提高铁路技术型管理人才及进行科研活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结合实际与动手能力为着力点,构建了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到达场子系统,通过对其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将系统划分为设备层、单片机设备层、发码设备层、发码机位层、数据处理层和业务操作层,并进行了详细规划。结合了基本的三级六场编组站线路布置特点,选取下行车场,设计了动态实体模拟沙盘平台:对实体平台上的车辆、道岔、信号、红外定位等装置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确定了设备的功能和通信规则。构建通信控制子系统和业务控制子系统,在通信频道整合和优化的基础上,对上述硬件设备进行通信控制。并根据业务控制需求,铺设包括无线传感网和车地通信网在内的系统感应网络,对系统列车定位信息进行了实时获取。其次,本系统对数据结构进行了设计,将整个系统数据分为了基础、控制、业务三大类,分析编组站到达场工作业务流程,通过控制三类数据的交互模拟到达场子系统的接车和调车作业控制数据流程。随后,系统对到达场子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进路控制构建了模型与算法展开了研究,对到达场和关键设备进行了模型构建,并基于Floyd和趋势深度优先算法建立进路搜索算法,对到达场进路搜索完成了实现。最后,通过软件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编程结构和流程设计。实际维护了系统模拟操作端的各类数据,构建系统整体框架,通过对值班员、信号员和司机操作端的业务控制,实现了到达场接车进站、摘机入段、机车折返、预推作业工作过程的模拟。
其他文献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而发生于手部的骨巨细胞瘤相对较少,肿瘤多对骨质造成破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多不愿接受单纯的肿物扩大切除术,有保留肢体完
目的 探讨腓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足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4月,应用腓浅动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 16例
农工党河西区委会副主委薛洪梅等一行4人来到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就视力障碍人群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开展调研。调研组与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调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桡骨头前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例成人桡骨头前脱位,按设计将改良后的三组 Ilizarov 环安放在患肢前臂背侧,距尺骨鹰嘴5.0 cm处行尺骨横行
为研究边带耦合光子晶体滤波器的性质,利用耦合模理论(CMT)和传输矩阵方法(TMM)分析了谐振器腔体的周期,Q值和腔体的个数对滤波器反射谱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移为nπ/2,反射谱
在光学相关识别中,对相关输出结果进行后处理是保证图像识别准确性的关键之一。研究者通常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相关输出结果进行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它需要预先准备大量的相关峰和噪声峰训练样本。根据极坐标变换能将笛卡尔坐标系下的旋转转变成平移的性质以及傅里叶变换的平移不变性,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极坐标变换的相关结果后处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目标的旋转图像与目标自身的傅里叶-极坐标变换的相似度较大,而干
根据红外灰度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图像增强的新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具体图像确定K值,其次对红外图像的辐射温度数据进行统计学习,把不同温度值按升序排列,然后按等差原则选取温度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再依据初始聚类中心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温度进行聚类,最后由聚类结果对图像进行自适应增强。通过对红外灰度图像进行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对比直方图均衡,具有更丰富的图像细节信息和层次感,视觉
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得到了较大发展。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美丽中
高次非球面在光学系统应用中意义重大,但是一直以来缺乏一套快速、有效的工艺方法。利用VC6.0编制了一款面型计算软件以辅助加工,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次非球面补偿检验方法。
闭合性[足母]趾趾间关节脱化临床少见,手法难以复位的病例史为罕见。